当前:吸引着全球目光
2008年5月,“黄衫军”再度大规模示威,要求亲他信政权下台,“红衫军”再度复出。
2008年,“黄衫军”的示威游行,曾导致曼谷机场关闭,成千上万外国游客滞留,行动收到“效果”:当年9月,宪法法院判决沙马在任总理后主持烹饪节目违宪,其总理职务被剥夺;当年12月,法院宣判解散执政联盟六党中的人民力量党、泰国党和中庸民主党,时任总理、他信的妹夫颂猜失去继续担任总理资格,亲他信的势力遭重挫。此前在国会中为少数派的民主党主席阿披实任总理。
此后,“黄衫军”退去,“红衫军”再度发力,要求阿披实下台。“红衫军”的大规模示威吸引了足够的目光。2009年4月,“红衫军”围堵东盟峰会举办地,导致峰会取消,多国领导人被迫乘直升机离开会场;2010年3月,“红衫军”在曼谷向总理府泼洒鲜血。红衫军这些“富有想象”的抗议活动使其频登各国媒体的头条,但其推翻政府的目标却一直未能实现。
未来:游击战还是隐退?
3月14日,“红衫军”向政府发出24小时解散国会的最后通牒,阿披实拒绝接受。5月17日,政府向“红衫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红衫军当天离开集会区域,“红衫军”同样没有接受。
从“红衫军”的最后通牒,到政府的最后通牒,泰国僵局悄然发生着变化。持续的示威固然显示了“红衫军”的力量,同时也暴露了其力量的局限性。对“红衫军”来说,胜利似乎愈加遥远,也越来越不现实。这无疑是“红衫军”问世以来经历的最大挫折。
回顾“红衫军”的短暂历史,就可以发现,虽然“红衫军”所代表的泰国农民占到泰国人口的大多数,但在他信之前,他们在泰国政治舞台上一直是一支沉默的力量。可以说,是他信“唤醒”了这支力量。对此,泰国反他信人士一再表示,所谓“红衫军”是领着他信的薪水参加示威的;泰国政府为此采取了封存他信资金账户的做法,试图切断红衫军的“粮草”。但也有媒体称,让大批“红衫军”离开家乡和亲人来到曼谷,睡在楼梯间,每天忍受不适与危险,所需要的恐怕不只是他人给予的微薄薪水,而是因为内心的不满和愤怒。
目前还不清楚,这次挫折将如何影响“红衫军”的未来。前总理他信警告说,政府对“红衫军”的镇压可能在全国引发游击战。他信的警告或许有些危言耸听,但无可置疑的是,对现政府不满和愤怒的“红衫军”仍将继续存在,仍可能以他们手中的选票影响泰国政局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