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俄将进行模拟火星之旅 中俄等国志愿者参加|开会期间看裸女图 美议员被逮现形|美电视女编辑中2.66亿彩票 华人餐馆销售沾光|
美国油污事件该从哪里找原因
2010-05-06 08:41:39      来源:中国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美国事故油井5月1日继续喷油,浮油危及沿岸生态环境。这起漏油事件可能演变成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海洋污染事件之一。一些批评人士4月30日把这起漏油事故与5年前的“卡特里娜”飓风相提并论,指责美国现政府和上届政府一样,一直被指责“救灾不力”。(5月4日新华网)但美国政府多名高层官员2日否认政府“救灾不力”。

批评人士称油污事件是5年前的“卡特里娜”新版也不是空穴来风。他们认为,海上钻井平台4月20日起火爆炸,底部油井24日开始漏油,美政府29日才着手投入救灾。当然,对批评指责白宫进行辩解,称漏油事件与“卡特里娜”没有可比性。另外,批评声音大多来自共和党又增添了党派气味。不过,从油污事故发生到投入救灾这几天,美国官方的表态似乎被公众抓住一把辫子:比如,4月20日,钻井平台爆炸,美海岸警卫队称“情况稳定”;4月22日,平台沉入墨西哥湾。有疑似漏油迹象。白宫称这是“寻常事故”;到了4月26日,海岸警卫队说,墨西哥湾“沿岸安全”,如果浮油进犯,“有时间应对”云云。这说明,有油污救灾方面,美相关机构反映迟钝了。

面对方方面面关于2005年8月29日登陆并给美国造成空前灾难的“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的28份报告,白宫无动于衷,利伯曼议员“不能理解”的感慨恐是代表了一部分人们的共同心声。其实,“卡特里娜”引发灾难的预报,不仅体现在这28份报告,同时也体现在业经美国会调查人员认定的另一事实。

事后印证,问责的“听证会”在重重压力下,迫出了一二个“替死鬼”。比如“卡特里娜”飓风过后不久便辞职的布朗就抱怨自己是做“替罪羊”。但事实证明,“听证会”无法问下去。这是因为有美国矢志推行反恐的单边主义政策作“坚强后盾”。正如布朗所称,“救灾迟缓是由于布什政府过度致力于反恐,假若有报告说,恐怖分子炸毁新奥尔良第十七街防洪堤,每个人都会跑那周围去了”,这真是一针见血的批评。为着反恐,布什政府不惜一切代价。面对舆论及公众对美政府救灾失职的抨击及追究声音,当年布什总统曾经辩解:没有人可以预见防洪堤会决口。这句话另一个解读就是,美国会若继续将“卡特里娜”的问责追下去,只会追到一塌糊涂,不了了之。而在5年之后,油污事件恐怕又是一个“卡特里娜”的版本,美政坛人士之所以立马抖出“卡特里娜”新版问题恐怕不是口舌之争。

当然,人们难以忘怀的是,当年的布什总统不仅在美国众议院共和党核心领袖会上竟为美政府监听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要弥补美国安全漏洞,对本国进行监督是有必须的。而且力排众议,要把主导美监听数千万民众电话计划的原安全局长海登推上中情局长岗位。可见,为着反恐,当年美白宫不顾已出台的法律并已出手要推翻法律。在这种情势下,关于“卡特里娜”问责当然也不能干扰美白宫决心意志。因此,若要说28份飓风报告乃至14亿美元救灾款被冒领催不醒白宫的话,那么,反恐对于美国政策而言,才是“压倒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

诚然,美国已进入奥巴马时代,奥巴马总统的执政风格明显不同于小布什总统。奥巴马获悉油污事件后在4月底已下令在5处集结待命区部署大约1900名救灾人员和300艘救灾船只,以保护(生态)脆弱的海岸线,并已命令内政部长彻查这个事件,30天内提交调查报告。奥巴马总统2日在路易斯安那州视察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灾情时说,这次原油泄漏可能造成前所未有的环境灾难,政府将尽其所能阻止灾难扩大(见新华网华盛顿5月2日电)。但是否把握事件要害查找真正的原因,有待下回分解。

其实,在美国,面对重大事故,政府部门反应迟钝决不仅是人为因素,重要的是体制使然。人们知道,在美国,政府每一个动作都必须通过议会,重大举措必须通过议会去争论表决。表面看似民主,但实质上却是在程序上兜圆圈。而突发事件需要以第一时间进行应对,错过了第一时间,突发事件就会衍变成一场灾难。5年前的“卡特里娜”事件如此,5年后的油污事件恐怕也是这样。但按照美国人的思维习惯,谁也不会在体制上找原因。这样,注定油污事故会重蹈“卡特里娜”的教训,而且还会“有声有色”地沿袭下去。是否如此,人们拭目以待。

(来源:中国网 编辑:王妮娜)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她们是最新全球性感女性
英国杂志《男人帮》自1995年开始举办“全球最性感女人”票选,看看本年度最新票选结果! >> 详细

论坛
玻利维亚的死亡之路
南美的司机们每每提及它,无不“闻风丧胆”。这条世界著名的“死亡之路”到底什么样?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