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美媒:“洋垃圾”涌入使中国环保内忧外患

2013-04-13 08:29:00 来源:环球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美国《侨报》4月8日文章,原题:垃圾处理 中国的内忧外患 近日,英国《每日邮报》网站刊登一则消息,英国每年有1200万吨垃圾被倾倒到国外,主要是亚洲国家,其中中国和印度是最大受害国。虽然英国国内有法律规定,运往国外的垃圾必须经过回收利用,但该国相关部门承认运往中国、印度等国的垃圾很多只是被“埋掉”了事。

“洋垃圾”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早就有之,输出国除了英国之外还有美国、日本等国家,且垃圾数量庞大。在发达国家们尝尽发展果实,环保成为重中之重,环保成本高昂的当下,将污染转嫁给那些“后进”国家,就成为他们的“理性选择”。从美国经济学家萨默斯阐发这一论调被广为指责为生态帝国主义,到近些年来“洋垃圾”在中国并未根绝,发达国家仍然在大搞“清洁自己,污染穷国”的生态殖民主义。这是所谓“外患”。

而“洋垃圾”到了中国则成了香饽饽。前些年媒体曝出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洋垃圾村”,将带有细菌、病毒的“洋垃圾”进口并加工成棉被、服装等转卖到国内,简单处理电子工业产品提取金属等造成重金属污染等,这些现象并无明显改观。

还有最浅陋的“垃圾填埋”。中国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利用虽然被行之有年,可是,如果注意到那些垃圾成山、垃圾围城的报道,再问问普通民众是否懂得垃圾分类,那么就难说垃圾处理再无“埋掉”了事。社会环保意识的上升是与中产阶层的壮大成正比,大陆垃圾处理仍未告别的污染模式,仍在折射着“共富”、“人的城镇化”、“人的现代化”等等难题。这些是所谓“内忧”。

泛滥成灾的“洋垃圾”与潜藏地下的“土垃圾”,是摆在中国政府、民众面前的难题。拒绝“洋垃圾”,不只靠说不,还需要从官方入手,对进口“货物”严格把关,实行持续跟踪监管,建立配套的生态评估体系,实现再利用,杜绝再污染。

当然,抵御“殖民者”,重在修内功。根除“洋垃圾”的市场,就需要从国内着手。官方不仅要履尽监管之责,还应以提升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为目标,从“公民发育”、“社会组织发育”、立法立规等方面着力建设。

编辑: 柳洪杰 标签: 洋垃圾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