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金华“四世一品”楚国公墓疑似被盗 警方介入调查

2013-04-03 09:16:28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金华“四世一品”楚国公墓疑似被盗 警方介入调查

这里就是盗洞的位置。

在金华,“四世一品”这四个字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的印记。

在南宋时,金华的王家权倾一时,王淮做到了当朝宰相,也成了金华历史上官位最高之人。他们一家四世都是南宋的一品大员。

800多年后,“四世一品”在金华分别以巷名、楼名出现,从文化印记演变成了地理标记,然而对于金华的王氏后人来说,这段时间却因为祖上的事情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王淮的父亲,太师楚国公王师德的墓疑似被盗了。

这里葬的是宰相之父

王师德的墓在婺城区新狮街道汤家园村一座被当地村民称为“王家岩”的小山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

这里从山脚开始就有排列整齐的年糕砖阶梯——这是南宋墓穴的一个标志,在半山腰的竹林从中,还有斜卧着、长满青苔的石人、望柱,石人身长有2米左右,头部已经找不到了。从这些支离破碎的线索可以看出墓主人生前的荣光。

清明扫墓时发现盗洞

怀疑墓葬被盗,是因为半山腰上,一个非常醒目的井口大小的坑洞。洞口直径有1米多,洞内形状极不规则,洞口附近长了许多嫩绿的青草,看上去挖掘时日已久。

“马上就要清明了,上周日,我们过来扫墓发现了这个。”王荣慧告诉记者,作为王氏“四世一品”文化研究会的成员,他们每年都要为在金华的王氏名人们祭拜两次。

上一次在这里祭拜是去年7月份,“当时还没有这个洞。”

王荣慧他们报了警,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洞穴是盗洞的可能性非常大,“附近没有持续性水流,不可能冲刷出这么大的一个洞。”

这里没被列为文保点

虽然身份贵为“四世一品”之一,但是王师德的“身后名”并不如他生前那样显赫,到目前为止,这里也不是金华市或者婺城区的文保点。

在去年金华两会期间,民革金华市委曾提出了一个名为《保护金华历史名人墓》的集体提案,作为起草人的浙师大历史系导师龚剑锋曾提出“金华著名的四世一品中的太师魏国公王登墓、太师楚国公王师德墓、丞相王淮墓,至今尚幸存。应列入保护名录。”

金华市文物局也作出了相应回复,但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并没有将这里列入普查入册。

接下去该怎么办?金华王氏“四世一品”研究会会长王红晓说,他们希望公安机关尽快破案,“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准备自己出钱整修、保护这里。”

谁是王师德

历史上对王师德的记述并不多,而王氏宗谱中记载,王师德字与善,是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生人,60岁去世。

说起来,王师德的前半生并不算太顺利,36岁的时候考取“两浙转运司”落榜,这是一个相当于现在省部级正职的职位,他最大的官职,还是儿子当了大官之后的事情,也就是相当于七品的宣议郎。

王师德培养出了一位青出于蓝的好儿子——王淮。

王淮出生一年之后,北宋亡国,他19岁考中了进士,这之后平步青云,在56岁的时候当上了南宋左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成了金华历史上官位最高之人。

王淮在宋朝也算是一个贤相,当官40多年,时常奏请朝廷宽刑减赋;为人正派,举贤荐能,当朝的孝宗皇帝也称其“不党无私,刚直不阿”。

朱熹、吕祖谦、辛弃疾、陆游这些人都是受到王淮举荐的。他还善于调和矛盾,朱熹与唐仲友在朝廷闹得不可开交时,他就做了和事佬。

然而行事稳健的王淮,在当时却是朝廷中的主战派,力主抗金。

也是因为王淮的贡献,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都被封为一品爵位,中国历史上宰相很多,但是这样祖辈都封爵的可不多,这也成就了金华“四世一品”的美谈。

编辑: 陈璐 标签: 王淮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