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耀昌,沃尔玛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2011年10月17日,沃尔玛宣布陈耀昌由于个人原因离职,贝思哲暂时接任。
对于大多数沃尔玛中国的老员工来说,其实陈耀昌更像是一个外人。他血管中并未流淌着沃尔玛的血液。这个光头的男人表现出的内敛、谨慎、精益求精、重视业绩的特征是以往传统意义上沃尔玛人所不具有的。
或许,沃尔玛在当时就是需要些不同的东西。因为在陈耀昌之前,沃尔玛中国的掌门人是钟浩威。这个深受沃尔玛传统经营思想熏陶的美国人,把沃尔玛在美国的经营模式生硬地照搬到中国,这直接导致了沃尔玛在中国上演了“失去的十年”。
但是陈耀昌的做法还是和沃尔玛的文化产生了冲突。当时陈耀昌提出的“构架优化”的计划,而这个计划被普遍理解为是变相裁员。除了在企业文化上相冲突之外,陈耀昌还对企业的结构进行了变动。
在2010年初,他否定了沃尔玛中央集权的模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首先将采购部的权力下放。2010年3月份,沃尔玛设立华北、华东、华南、华西等大区,并分权给各个大区总监。比如在采购方面,沃尔玛深圳总部除了掌管100多个全国供应商外,其他商品的进场权、定价权、促销谈判以及陈列等权力都下放到各大区。对于沃尔玛来说,这简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带来两个结果,首先是引发了与原核心管理层的冲突,使得沃尔玛中国高层变动不断。关于走马换将的说法,陈耀昌毅然否认,但是他也承认确实有人事上的变动。
陈耀昌:现在管我们店的副总,他是一个美国人,他在公司十年了嘛,财务的副总也是十多年了,我们公司文化对员工是很尊重的嘛,你要跟他们一起的时候,比如说你觉得他在表现不好你要坐下来跟他慢慢的来讨论,但是职位空缺了就要找人来替补吧。
其次是沃尔玛传统的体制很难去掌控一个分权的采购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监管不到位,这也是重庆“绿色猪肉”事件的一个重要的诱因。叶檀认为放权是一个必要的措施,但是在放权的同时如何管控产品质量把沃尔玛推到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在中国食品质量安全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这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中国式的困局。一旦处理不好,沃尔玛就死定了。
叶檀:真的确实是如此,因为像沃尔玛我相信从总公司来说,它的质量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陈耀昌之所以这么放权是为了适应在中国非常激烈的竞争,因为放权之后在当地的收购或者是在当地的竞争才比较有效,这样才可以跟其他的大型的卖场来进行竞争。但是一旦是放权之后,他竞争是有利了,然后激励机制是有了,但是他的产品质量又无法得到保障了,所以他处于一个非常两难的境地,如果这种境地当以沃尔玛为突破口来寻求一个产品质量的裂缝的时候,那么沃尔玛这个时候是没有生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