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
中国汽车
不要被表面繁华所左右
作为中国入世谈判代表,徐秉金虽然年事已高,但仍时时牵挂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于中国加入世贸,他的看法相当清醒和客观。“中国应该学会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很好地维护自己的经济安全,保护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我们应该思考和面对的一个问题。因为像美国、欧盟在很多情况下都不遵守世贸规则,比如现在的贸易保护,对中国设置的壁垒比任何时候都多,今后,贸易摩擦可能还会更多。”
当前,中国成了全球汽车第一大市场,但中国汽车人应该有清醒认识,不要被表面繁华所迷惑。比如仔细分析一下1800万辆的构成,有多少是我们自主的汽车?所谓自主,是指核心技术、知识产权都是中国的。
其实,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从研发到制造到整个市场,都被国际大企业所控制。而中国已经改革开放30年,已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学到了一些知识,这些能不能用到自主品牌上呢?值得欣慰的是,中国有了奇瑞,有了吉利,有了长城,这些企业给我们树立了信心。我们自主品牌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要给自己国内的消费者造出放心车,要质量好,售后服务也要跟上,这样做一定会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讲述
为挑一辆车 全家人讨论了一年
今年49岁的芳芳曾是中国较早的有车族。上世纪90年代,当很多记者还在自豪于自己的“无冕之王”荣誉时,受几位香港朋友的影响,她毅然辞去了曾经喜爱的记者职业,开了一家广告公司。在那个竞争不充分的年代,一切都顺风顺水,不需要跑断了腿一样地去跑客户,也不需要跟对手拼命压价,随着财富的不断积累,芳芳很快就发现自己可以买一台车了。那年是1997年。
车,对于35岁的芳芳来说,曾经高不可攀,没想到一下子可以拥有了,她高兴得彻夜难眠,第二天就跟老公一起直奔北京著名的亚市(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本想充分当一把上帝,却突然发现基本没什么可以挑拣的机会,夏利、捷达、桑塔纳、富康,转来转去,除了少数几台进口车外,国产汽车就那几种。因受不了不停地有人“热情”地上来欲给予指点,再加上实在没什么可选的,芳芳买了一辆绿色捷达。“富康是两厢车,那时候真没法接受,桑塔纳又太大,我是女的怕开不了,买夏利又怕被当成出租车,最后只好买了方头方脑的捷达。”第一辆车的选购经历,芳芳至今都记得,“从进亚市到交钱出来,前后不过1个小时。”
带孩子去上油画班、跟客户一起改方案、被竞争对手抢走生意坐在家里哭、早上一出门就堵在西四环上……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前年,芳芳突然觉得自己该换台车了,“我的车其实没坏,它虽然样子不够时髦,但真的非常耐用,只是女儿大了,母亲也老了,一家四口周末出去散散心,真的需要一辆更宽大的车子。”
不过,这次的购车时间却绝非一个小时能够打发。老公和女儿的意见每天都有新变化,幸亏老母亲基本不表态。今天,老公说买个SUV吧,气派又实用,想去哪儿,一溜烟就跑了。女儿说,我喜欢奔驰,同学的妈妈就开奔驰。明天,老公说,买韩系车吧,听说正在搞降价促销,一辆车便宜1万多元呢。女儿说,座椅一定得有电加热功能,冬天上车暖风半天都不管用,同学妈妈车上就有。后天,老公又说,咱买大众的车吧,TSI+DSG,报纸上说这是最先进的科技。女儿又说,咱家买辆电动车吧,节约能源……
就这样,七嘴八舌,本来对车毫无研究的芳芳居然变成了半个专家,市场上主流品牌的车型统统知晓。但选择过多有时反而变成了没有选择,芳芳家的旧车换新车活动足足持续了一年。芳芳说,她最后买了一辆宝马,没听任何人的意见,就自己到店里开了一圈,从车上下来后,觉得再也不想开自己的车了,就二话没说,买下了。
从只有三四种车子可供选择,到一年仅上市的新车就有上百种,经历了如此巨变的中国消费者想买辆车或换辆车确实要左顾右盼,多方考虑。在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今天,在拥有全世界最多汽车品牌的中国汽车市场面前,普通消费者可能会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但没有人会不喜欢现在,没有人愿意回到从前。
●讲述
入世十年是中国汽车大发展的十年
作为亲身参与甚至打造中国汽车行业众多历史事件的汽车人,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对中国加入WTO十年来汽车行业的发展变化有着鞭辟入里的分析。他回忆道,十年前,很多人对加入WTO后中国汽车产业会全面溃败的担心,至今仍然历历在目。然而,历经十年的艰苦探索与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并没有被冲垮,而是成为了世界第一的汽车生产大国。当然,中国汽车产业还存在很多严峻的问题,发展中还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因此,清楚认识加入WTO十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变化,总结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对于今后谋划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说,加入WTO的十年,是中国汽车产业大开放、大变革和大发展的十年。十年来,按照入世承诺,我国大幅降低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进口关税,轿车整车进口关税从2000年的80%~110%降至25%,汽车零部件的平均关税从2000年的25%左右降至10%;逐步取消了汽车及零配件的进口许可证与配额限制,放宽了对外商投资、外资进入国内汽车贸易领域等的限制;逐步实现了国内市场的“大开放”。在此背景下,“引进”与“合作”成为时代的主题。
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化改革也得到迅速推进。一方面,国有汽车企业完成了体制转型,通过合资合作等灵活方式,完善了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提高了国有汽车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奇瑞、吉利、长城等民营自主品牌迅速发展,进一步发展了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首先,过去十年间,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令人尊敬的大发展。我国汽车产量、产值、产品出口额大体增长了十倍,汽车产销从200万辆增长到1800万辆,占世界汽车市场份额从只有4%提高到如今的1/4。其次,企业自主品牌和营销理念也得到较大改善。轿车产销中自主品牌所占比重从不到2%增长到25%强。正规4S店由几百家发展到现在的2万多家,培养了大批具有现代理念的汽车经销与服务人才。最后,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中国汽车产业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我国汽车整车出口从2万辆到最高峰68万辆,年均增速达42%;在国际汽车投资、并购等领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中国企业家的身影……从中都能看到加入WTO十年汽车工业改革开放的成果。
当然,十年发展也有不足,这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自主开发能力不足,这本质上是由于“市场换技术”策略的不可持续,大多数核心技术仍然被国际跨国公司所垄断。二是自主品牌发育不足,这实质是内资企业与国外企业对汽车市场的争夺问题。
●综述
家轿概念
带来1800万辆的辉煌
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曾公开表示,中国汽车在中国入世取得的成就是最具有典型性的,首先就是中国汽车市场有比较大的发展。入世前中国的汽车销量也就是200万辆,现在已经超过180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这是一个最大的成功。
2001年,中国汽车产量为234.2万辆,其中轿车产量仅为69.5万辆。在中国入世的第二年,车市进入了第一个“井喷期”。国产汽车率先降价,引发全国汽车降价。其中,不得不提的是,2001年,上海通用别克赛欧打出了“十万元家轿”的概念,引起市场轰动,而此后轿车价格一路下行。世界上各大汽车公司争相进入中国,带来先进技术和最新车型。
当轿车终于从身份的象征变为普通百姓的家庭代步工具后,中国汽车的辉煌才终于开始。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分析师崔东树曾这样分析入世后的中国汽车市场,2002年是车市爆发增长拉动私车普及的第一个增长周期,3年平均增速45%,在2002-2003年的暴增后,2004年进入低迷调整期。由此完成第一个爆发式启动周期。第二轮增长周期2005-2008年,这4年平均增速22%,在2005年的平和增长后,2006-2007年处于较快增长期。第三轮增长周期2009-2011年,预计3年平均增速30%,2009年-2010年世界危机恢复期的中国车市实现高增长,一举达到了1800万辆的高峰,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今年,虽然汽车市场进入调整期,但可以预计,中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头顶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的光环。在这个光环下,消费者几乎能买到全世界所有品牌的车型,汽车企业也有机会做大做强。作为最早报道中国汽车业的媒体,我们希望做大做强的能多几家本土企业,希望中国这个大市场能催生出在世界上叫得响的本土品牌。本版文/本报记者 李东颖 供图/Jess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