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二:
灾区避难所内
困境:日本警方今天统计,避难人数超过50万。避难所里食物、水电等物资短缺。岩手县政府官员佐都新(音译)昨天说,送达救援物资大约占需求量的10%,人们靠很少的食物和水存活。
镜头捕捉1:在重灾区宫城的某避难所入口处,电视台记者正在报道这个避难所饮用水供给不足的消息。一位戴口罩的老人在她身后不远的地方,弯腰捡起一张不知被谁丢在地上的废纸,丢进附近的分类垃圾箱内。
镜头捕捉2:许多妈妈为了保证孩子有足够的食物。经常一整天不吃不喝,省下水和食物给孩子。但几乎没有人会去索要比规定分量更多的食物。
尽管身处重灾区,但避难所内并没有慌乱不堪。避难而来的日本人将行李规整地叠好放在身边,没有人在里面大声喧哗。在一些灾区避难所的房顶上,一些灾民自发地写下SOS字样的同时,还特意明确标示“毛毯千条”、“水”、“米”等具体求救信息,使得大家能够尽快获得所需品。
从地震后第二天起,日本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救灾力量,在一些受灾地区,救援人员除了随身带着毛毯之外,还会预备一定数量的拐杖,方便老人使用。
■ 探因: 在遭遇这么严重灾难的时刻,日本公民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几乎可以平复灾难带来的恐慌,让人内心充满了某种安全感。即便是在大地震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候,日本人仍然近乎苛刻地维持着公共秩序。在以“灾民”为标签的那个集体中,个人离不开集团,集体保护个人,只有绝对服从才是维护集体利益的表现。这个时候不太需要“个人英雄主义”,“和大家一样”不仅容易形成合力,克服困难,也能保障系统运行的效率。
场景三:
昨天开始限电后
困境:在东京电力的管辖范围内,每天都存在约1000万千瓦的供电空缺口。昨天正式开始限电。
镜头捕捉:列车不开了,拿着交通指挥棒的交通协警代替信号灯在指挥交通……昨天一早,限电措施的影响出乎意料,很多出门上班的日本人蒙了。有人用手机对着车站的暂停运行告示拍照,并传到网上。对着电视镜头,许多路人平静地说:“明天如果再这样的话请提前通知,方便我们配合。”
在日本政府宣布限电的头一天,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已在公共记者会上号召日本国民自主节电。往日喧哗热闹的电器城秋叶原一带同样四下漆黑,许多仍在营业的店铺关掉了霓虹看板,店内也只开了一半左右的照明灯。
东京市区内一位家里养着观赏鱼的市民说,非常担心家里的热带鱼会受到影响,但他说:“如果自己忍耐一下就能作出些贡献的话,我觉得还是必要的。”从12日晚间开始,日本的“推特”上开始有网友不断更新或转发节电的常识。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大部分都熄灭了室外广告牌。日本全国各地市民都开始了自发的节电活动。
■ 探因: 日本《读卖新闻》在昨天社论的结尾处,特意写下 “国民全员支援受灾地势在必行”这样一句话。作为日本发行量最大、颇具影响力的一份报纸,已很难数清“国民全员”这个词汇是第几次出现在近期的报纸上。在日本人看来,集体主义不仅表现在平日遵守秩序等生活细节,更体现于关键时候官民互相信赖、万众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