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布鲁塞尔11月14日电 (记者 尚军)最近几天,爱尔兰债务形势骤然紧张,有关爱尔兰即将要求欧盟救助的消息甚嚣尘上。在金融市场一股非理性恐慌情绪的推动下,爱尔兰是否会沦为第二个希腊,在欧元区掀起第二波债务危机备受关注。
融资成本飙升
11日,爱尔兰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逼近9%,比欧元区信用等级最高的德国国债高出近7个百分点,创下自欧元1999年诞生以来的最高水平。这意味着爱尔兰政府从金融市场筹资的借贷成本已高得难以承受。
投资者担心,爱尔兰很可能即将步希腊后尘,只有靠启动欧盟救助机制才能渡过难关,并会在欧元区内产生连锁反应,掀起比希腊更猛烈的第二波债务危机。
为平息市场担忧,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等欧盟官员近来纷纷站出来喊话,声言爱尔兰尚未要求救助,且欧盟有现成的机制可以随时向爱尔兰伸出援手。爱尔兰官员也强调,自己并不需要救助。这一幕不禁让人联想起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前的场景,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
财政赤字惊人
引发爱尔兰债务恐慌的焦点有二:一是投资者认为爱尔兰无力解决本国严重的债务危机,唯一的选择就是靠欧盟救助;二是市场担心,在欧盟救助爱尔兰的过程中会选择让持有爱尔兰国债的私人投资者承担一定的损失,实行债务重组。由此,投资者开始抛售爱尔兰国债,导致爱尔兰政府融资成本骤增。
应该说,爱尔兰的债务形势相当严峻。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其房地产泡沫破裂,进而威胁到整个金融体系稳定。今年9月底,爱尔兰政府宣布,由于救助本国五大银行最高可能耗资500亿欧元,预计今年财政赤字会骤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32%,这一比例远远超过希腊,实属史上罕见。
投资者的第二个担心则部分起因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一番话。默克尔本月11日在首尔再次强调,将来在救助陷入债务危机的国家时,私人投资者必须付出代价,而不能只让纳税人来承担。
市场的两大担忧都不无道理,但也存在非理性成分。首先,从债务形势来看,虽然爱尔兰赤字惊人,国库亏空,但还债压力并不迫切。据估计,爱尔兰在明年年中前都不存在到期债务还不上的问题,这与希腊的情况有所不同。其次,投资者担心一旦爱尔兰陷入危机,即便欧盟出手相救,自己也要遭受损失,这完全是一种误读。默克尔所言实际上针对的是欧盟内部目前正在讨论的欧元区永久性危机应对机制,与爱尔兰可以启动的现有救助机制并非一回事。
不论是否理性,市场的恐慌已经显现了杀伤力,不仅导致爱尔兰借贷成本大幅上扬,使得爱尔兰的处境更加糟糕,而且连西班牙和葡萄牙也都受到了影响,两国国债收益率最近几天不同程度上升。
可以说,如果爱尔兰的形势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完全有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掀起更大范围的债务危机。爱尔兰已成为阻击第二波债务危机的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