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以“公助民养”打开养老模式新局面
边找边建
选址问题成瓶颈
按照计划,度假区辖区内有16个社区,每个社区至少要建一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了好的建设模式,找场地却成了最困扰先筑红的问题。
据介绍,怡景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同时是度假区的军休中心,由度假区从云南武警边防总队购买了中心所属建筑物后改造而来;卫城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的800多平方米场地,则是度假区用两套单元房,从万达物业公司的仓库置换而来;怡和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因选址用途发生变化,不得不重新找地方,从而推迟了原计划开业的时间……
由于之前各级政府部门并未对开发商在养老设施用地方面进行硬性规定,使得度假区在为社区居家养老中心找地方的时候颇费脑筋。
记者从市老龄委提供的一份资料中看到,虽然国家和省市在建设规划、土地使用、税收减免、水电使用等多方面对养老项目给予了优惠,但由于政策条文过于原则,力度不大,可操作性不强,对具体的优惠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地方政府对这些政策的落实缺乏组织协调、引导、监督。诸如养老用地如何出让、价格如何确定等,都是相关部门遇到的新问题,由于没有相关具体政策支持而难以操作。
不过,这样的窘境有望逐渐得到改善。今年起全市实施的“春风化雨”行动中要求,到2015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要覆盖70%以上的城市社区和10%以上的农村社区。到2020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综合服务设施(站点)覆盖100%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与之相配套的,是规划、土地、财政,以及人才队伍培养等一系列的举措。
庚泉集团:到明年建起百家“托老所”
浅黄色的背景搭配绿色的图案与文字,这是庚泉健康产业集团在其度假区新建的两个社区居家养老中心里采用的主色调,温暖而充满生机。在这两个服务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是庚泉集团自己培养的30多名包括餐饮服务、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大市场需企业有大作为
对于护理、营养配餐等养老中非常有技术含量的问题,专业出身的庚泉集团董事武丽娜女士堪比专家。在她看来,以会员制为主的高端养老形式,是国内机构养老中比较常见的模式,但由于缺乏在整个产业链上的整合发展能力,当前事实上没有一个企业能够承担未来中国养老产业庞大的市场发展需求。换句话说,市场上需要有更为强大的专业养老企业集团,来支撑未来中国庞大的老龄人口的养老需求。这个需求,也成为庚泉集团为自己确定的历史使命。
“在养老事业里,我们已经摸爬滚打了近10年,有自己经过考验的团队,并非是任何一个企业有了钱就能做到的”。说到企业的专业性和对整个养老产业的认知,武丽娜言语中透着自信。不过,在经历单打独斗的困顿之后,庚泉集团意识到养老事业是一个生命的链条,更是一个管理的链条,需要有资本和天赋,更需要合作互补。因此,庚泉集团调整了最初的发展模式,力图主导整合某些领域中有优势的合作伙伴的资源,更高效地共同推进本地养老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