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向参加座谈会的学生送书(摄影 王鹏)
“昆明正在加快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这需要很多方面的交流和支撑,包括经贸、交通设施、信息科技诸多方面,同时也少不了文化。为了全面提升城市对外形象,展示春城丰厚文化底蕴,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泛亚文化名城’,方便东南亚、南亚甚至全世界的朋友相互交流,我们向社会各界征集大观楼长联英文翻译优秀作品,今后还可能举办法文、越南文、缅甸文的征集活动。”昆明市网络信息办主任蔡志岳说。
6月20日,“润城杯”大观楼长联外文(英文)翻译征集活动走进校园活动在云南大学呈贡校区举行,昆明市委宣传部、昆明信息港、云南大学师生代表共36人参加了座谈会。
蔡志岳介绍,参赛者可全联,也可段落、句子翻译,均分为三个奖项,其中全联一等奖一名,奖金一万元;二等奖4名,奖金5000元;三等奖10名,奖金2000元。段落一等奖一名,奖金2000元;二等奖4名,奖金1200元;三等奖10名,奖金800元。单句一等奖一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4名,奖金800元;三等奖10名,奖金500元。
李晓露是云南大学外语学院大三的学生,她说,“小时候,爸妈带我去大观楼玩,就看过这个长联,上高中时语文老师还要求我们背诵,但翻译这个长联对我来说难度很大,我准备利用暑假认真研究下,试着翻译。”
活动自2011年5月5日起至今,共向社会征集到参赛稿件21份,其中:电子稿件16份,纸质稿件5份。投稿者中除昆明市民外,还有省内西双版纳州的参赛者,以及加拿大、台湾、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爱好者。他们中有退休老教师,在读大学生、公司职员,还有一位参赛者是原新华社的编辑,今年已经88岁高龄。
清朝乾隆年间(约1765年),昆明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写下180字长联,上联描绘昆明风物,下联书写云南历史,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大观楼因长联而得名。
据了解,本次活动的征稿时间为2011年5月5日起至2011年12月5日,参赛者可以通过新浪微博给“昆宣发布”(http://t.sina.com.cn/kmxcb2011)留言,将自己的作品上传;或者发送电子邮件到kmswx@sina.cn,书面翻译亦可邮寄到昆明市呈贡新区春融街1号市级行政中心7号楼348室(邮编:650500),都可参与投稿。
来源: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记者 李映青 Angelia)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