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开放面积将扩至76%

2012-02-15 13:26:26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故宫开放面积将扩至76%

  2011年2月10日,银装素裹的北京故宫紫禁城景色迷人。新华社记者郑焕松摄

新华网北京2月14日电(记者廖翊)“有人问我,新官上任‘三把火’,你的‘三把火’从哪里烧起?我回答,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故宫保护最怕‘火’,所以我一把‘火’也没有。好在我的名字里有‘雨’,我倒是准备好‘水’了。这看似玩笑的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故宫的事业是永远的事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事;二是面对故宫这处有着600年历史的文化瑰宝,面对故宫博物院这座有着87年历史的文化圣地,必须心怀敬意。”

日前,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履新满月之际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做如上表示。

戴牌进故宫,心情很神圣

记者:您担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多年,对故宫应是非常熟悉。如今戴着故宫工作牌来到这里上班,心情有何不同?

单霁翔:当自己走进故宫,成为“故宫人”的时候,有一种特别的神圣感。首先,故宫博物院的文化身份极为特殊。一方面,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第一批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另一方面,故宫是世界上文物藏品和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是当今世界上观众来访最多的博物馆。既是世界文化遗产,又是世界著名博物馆。这一切,决定了故宫的神圣地位。

记者:上任一个月,感受如何?

单霁翔: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职务,对我的能力、学识、经验都是很大挑战。我的工作从调查研究开始。这一个月,我在故宫博物院32个部处逐一走访和调研,前辈们为故宫事业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全体员工对故宫博物院的感情,让我感动和敬佩。

“故宫无小事”,各方须提升

记者:经过一个来月的调研,您觉得故宫的工作有哪些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单霁翔:我感到有8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加强:一是陈列展览要突出故宫文化的特色;二是要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应该让每一位观众都能感受到,参观故宫博物院是美好的经历;三要进一步加强与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合作,使故宫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四是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故宫无小事,任何客观原因都不能作为懈怠的理由,必须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五是提升世界遗产保护水平,在完成《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的基础上,近日《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已经正式委托专业部门编制;六是清除安全隐患,在保障文物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改造故宫基础设施;七是故宫文物库房的文物柜具、陈列展厅的文物展柜等,已经不能适应文物保管和陈列展览的实际需要,需要进行系统地、分批次地更新;第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成果的转化,使更多符合故宫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能够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记者:您认为,故宫面临的最严峻课题是什么?

单霁翔:当然是观众安全和文物安全。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古代建筑群,又是接待观众任务最为繁重的博物馆,因此无论安防工作,还是消防工作,都存在复杂性和严峻性。防火、防盗、防踩踏、防突发事件,永远是我们头上的“紧箍咒”,必须警钟长鸣,必须有“如履薄冰”之感。

我想着重说说故宫的安防。目前故宫博物院已有安防设施大部分建成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目前,正在实施安防改造工程。同时,还要通过“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提高安全保卫的科技含量。故宫的安全设施和技术手段必须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不但需要一流的设施,更需要一流的管理。

记者:您如何看待各界一直以来对故宫的关注与监督?

单霁翔:舆论监督可以及时帮助我们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我们会创造良好的条件,主动增强故宫工作的透明性、公开性,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故宫。多一分了解,就多一分理解。今后,我们要积极加强与媒体、公众的良性互动。虚心听取媒体和公众对故宫博物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我们深知,故宫在社会民众心目中极为崇高而神圣。故宫既是北京的,也是全国的,还是世界的;故宫既是过去的,也是今天的,还是未来的。她从历史中走来,还要健康地走向未来。因此,每一位社会公众对于故宫文化遗产保护,都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作为“故宫人”,保护好故宫文化遗产,建设好故宫博物院,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两大规律 故宫文物 开放空间 故宫文化 门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精彩热图

一掷千金情人节礼物

逗乐!搞笑就在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