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文化旅游
人民日报:怎样看待“高调”的陈光标?
2011-04-27 15:21:40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中国首善”陈光标的家庭可以说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他的祖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但也是一个创造奇迹、充满着希望的家庭。正是在伟大祖国不断发展繁荣的大背景下,在时代赋予的一个个大好机遇的指引下,他和他的家庭,收获了整个家族的兴旺和骄傲……

父辈艰辛养家 难改贫穷处境

在江苏苏北一个贫穷的村落里,居住着一户陈氏家族。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个家庭也迎来了自己的曙光,终于,可以分得属于自己的田地,可以在自家的土地上播种希望的种子了。1945年出生的陈立胜刚好赶上了好时光,他的命运也就和家族分得的土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辈子踏踏实实地种地养家。

成人后的陈立胜,迎娶了小他两岁的姚翠侠,继续过着四平八稳却极度贫穷的务农生活。婚后,夫妇俩头两胎生了一儿一女,都因家中贫穷,无力哺育,相继饿死。

夫妇俩虽然悲痛欲绝,但仍没有放弃孕育后代的希望。第三胎,又是一个男孩,取名陈光标,名字中蕴含着夫妻俩对这个孩子满怀的期望。果然,陈光标虽然瘦弱,却顽强地生存下来。自打生下陈光标后,夫妻俩又成功孕育出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在物质极度贫乏的那个年代,却也都幸运地活了下来。但陈光标至今回忆起那时的生活状况,都带着心酸:“8岁前,我都没吃过肉。”

背负痛苦经历 立志脱贫致富

童年对饥锇的恐惧记忆深深唤起了陈光标“靠自己改变命运,一定要脱贫致富”的强烈想法。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陈光标在10岁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对创业致富的探索。

那时,正在上小学的陈光标,就利用中午放学时间,用两只小木桶从二三十米深的井中取水,再用小扁担挑到离家1公里的集镇上叫卖,“一分钱随便喝”,家乡许多人至今还记得当年陈光标挑着水桶沿街叫卖的情形。当时,靠卖水,一个中午放学的时间能挣2-3毛钱,这大概相当于当时村里一个成年人半天的工钱了。这也让陈光标清醒地意识到,只依靠父辈那样单纯的种地模式,想改变贫穷的境地是不可能的,要想致富不仅要有勤劳的双手,更要有聪明的头脑,先人一步的眼光。

13岁暑假的时候,陈光标每天骑着自行车跑十几里路卖冰棒。后来,他又瞅准机会,做起了贩粮的买卖,从开始的骑自行车贩粮到用拖拉机贩粮,从一天赚5、6元钱到一天能挣到300多元钱,陈光标在致富路上尝到了一些甜头。1985年,17岁暑假结束的时候,陈光标挣了两万元钱,成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

人民日报:怎样看待“高调”的陈光标?

汶川地震救援现场背出一个小孩。

人民日报:怎样看待“高调”的陈光标?

陈光标在青海玉树捐建了46所希望光彩小学,图为2007年7月陈光标参加玉树希望光彩小学竣工剪彩仪式时和孩子们在新校舍一起听课。商学兼顾周到 事业渐入佳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建党90周年专题
建党90周年专题>> 详细

各地新闻
司法解释规定,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或者复核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并限制减刑的案件,认为原判对被告人判处死刑缓期执行适当,但判决限制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撤销限制减刑。>> 详细
点击排行
  北京开展“亮剑”行动 整治火灾隐患严防群死群伤
中国总人口超13.7亿 粤成第一人口大省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