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乙烯、大飞机、大火箭等一批标志性大项目的投产,不仅创造了天津工业的新历史,而且也抢占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天津工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高端高质高新化的产业体系加速形成。天津工业由“十五”末的六大优势支柱产业发展成为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90%,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5%。
目前,天津工业百亿集团已达27家,比“十五”末增加9家,其中,中环、汽车近千亿元,中海油、钢管超过800亿元,天钢、天铁、冶金、中石化、一轻5个集团超过500亿元。大基地建设不断加快,在滨海新区建设了装备制造、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六大标志性的产业聚集区,其中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成为国家级产业基地,汽车产业聚集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在31个区县示范工业园区实施了北车、南车、一重、建龙、奥克斯、比克电池、玖龙纸业、重卡等一批央企和国内知名企业龙头项目,滨海新区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显现,区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天津工业大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的过程,同时也是自主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的过程。过去5年,天津先后引进中船重工718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国钢研科技集团等26家国家级大院大所,全面建成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1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及汽车制造、成套装备等10大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30家,分别比“十五”末增加了15家和180家,吸引了一批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以及国内外近30支一流研发团队来津创业,呈现出创新人才聚集的良好势头。天津工业的产品、工艺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曙光高性能计算机、大推力运载火箭、巨型子午线轮胎装备、和谐号机车、聚光太阳能电池等一批重大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和大规模产业化。
“天津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全市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十一五’期间年均拉动全市GDP增长9个百分点以上,贡献率达到55%。”李朝兴说。
来源:天津日报 编辑: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