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张晓佳、余旭、周帅做客人民网 摄影:人民网军事记者 杨铁虎
关键词:
现代后勤·社会化保障
和记者聊起后勤建设这个话题,海军副司令员徐洪猛代表开门见山:“我想举两个例子谈谈最深的感受。”
第一个例子,以往组织海军远程执行任务时,最头疼的首先是保障问题,基本只能靠舰艇自给自足,在海上漂多少天就得吃多少天罐头。可这两年组织海军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时,探索采取了国外靠港补给、国内商船捎带补给相结合的综合保障模式,这种“如影随形”的军地一体化保障模式,让官兵们漂泊在万里之外的大洋上也能随时吃到新鲜的蔬菜,吃出在国内的味道。后勤社会化保障改革,受益的是战斗力。
第二个例子,徐洪猛代表拍了拍身上穿的军装:“看看这身07式新军服,穿在身上多么漂亮威武!”他说,“十一五”期间,军人不仅换发了新军服,而且工资待遇明显提高,专业岗位津贴也有大幅提高。军队医疗、住房、保险等事关全军官兵切身利益的后勤政策制度改革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保障体制向一体化推进,保障方式向社会化拓展,保障手段向信息化迈进,后勤管理向科学化转变。你看,兵马未动,后勤保障力量已然“星罗棋布”;演兵千里,军地一体化保障“亦步亦趋”。“十一五”期间的后勤建设步伐越迈越快。
2007年,济南战区正式实行大联勤体制。几年后的今天,济南军区联勤部原政委穆振河代表有感而发:“力发千钧,机在含枢。办公大楼里增加的不只是色彩,更多的是思维、是行动、是效能。联勤机构三军合编,保障实体统管共用,供应保障统一组织,后勤管理分工协作,打破的不仅是那堵‘墙’,更推开了未来战场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