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社会
故宫需要"拯救"吗? 专家会诊吁设外部监督委员会
2011-08-17 10:32:5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文章

故宫“病根”在于封闭体制

“八重门”的喧嚣背后,故宫博物院封闭的“衙门”体制,成为其内外人士一致认为“必须正视的问题”。

“在我看来,故宫一下子出现这么多‘门’,并不奇怪。因为它目前是典型的高高在上、关起门来办事的封闭单位。外面的先进管理方法、社会风气被挡在高墙以外,也太久没人评估它,很多问题都在积累。”张晓明副主任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而随着大家对故宫关注度的提升,它潜在的问题就会爆发出来。”

那名故宫内部人士也向记者表示,由于故宫博物院长期封闭、与社会接触少,公众的质疑不是空穴来风。“我在工作以前,几乎也对它一无所知。”他说,“‘八重门’中的一部分是故宫自己确实有问题,但即使没有问题,这样的体制也只会让公众猜测纷纷,制造问题。”

在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黄震云教授看来,封闭体制带给故宫博物院的“顽症”,概括而言就是“内部缺乏动力,外部缺少压力。”

回溯“八重门”期间,不少公众对故宫博物院在应对上的迟缓与傲慢,记忆犹新。有网友这样质问:“故宫博物院不是任何团体、任何个人的‘私藏’仓库,无论该院领导资格多老、背景多深、职位多高,都只能是‘人民保管员’,真不知他们的傲慢从何而来?”

黄震云教授告诉记者,他认为原因就在于故宫没有受到体制改革的影响,员工实行的是工匠型管理,既不是合格的管理者,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物科学工作者。“由于一直吃官粮,没有选择、没有竞争,很多工匠型管理者又安排自己的家属、子女进来,长期自由度太大,很多东西不透明,所以比较放肆。”他坦言。

那位不愿具名的故宫内部人士也向中国青年报证实,故宫里的人事制度并不鼓励进取和创新。“据我观察,很多领导干部的任期都没有时限。有时候,一个处长只要没犯啥大错,就50岁、60岁还在干,然后坐等退休。考评、问责机制基本不起作用,自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黄震云教授还说,故宫博物院的外部监督机制,同样有形同虚设之嫌。一个典型现象是,多数老百姓连“故宫归谁管”都不清楚。8月5日,记者在第一调查网一项“你知道故宫的直属上级单位是什么吗”的调查中看到,选择“知道”的仅占58.83%,“不知道”和“说不清”的,分别占到了近30%和15%。即使在“知道”的人里,超过40%认为是文物管理局,只有15.69%选择了正确答案——文化部。

“但是,现在的故宫博物院院长是由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兼任,而故宫本身也是一个副部级单位,监管力度怎么保证?国家文物局对故宫只能是一种指导关系,不能直接监管。故宫名义上有人管,实际上是自己管自己。”五岳散人向记者表示。

“这样一来,故宫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掌握着传承我们民族文化遗产的大衙门。”五岳散人说,“因为没人监督,久而久之,它也就不会珍惜它所保管的东西。”

相应地,故宫博物院每次应对舆论监督时的“自查自纠”,也被网友略带戏谑地评价为“故宫独角戏”,“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一点一滴,公信力流失殆尽。

于是,在“内无忧、外无患”的体制下,故宫博物院一路跌撞着走过“八重门”、走到了一个十字岔口。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专题
聚焦南方洪涝灾害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怎么解决住房问题?
银监会旷仁山调任江门市委常委 京官空降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