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危机应急预案应更多元
中海油海上漏油事故尚未平息之际,中海油惠州炼油厂再次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为石油行业再次敲响了警钟。
实际上,在7月7日,中海油召开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而在6月30日,安全生产月刚刚过去。去年的7月24日1时45分,惠州炼油分公司焦化原料216-T-02罐发生着火事故。
记者走访发现,两次发生中海油惠州炼油厂安全生产事故中,均引发附近村庄恐慌,村民纷纷外逃。相关部门针对附近群众没有相关应急预案。
公共安全专家表示,中海油惠州炼油厂火灾并非一个单独的现象。近年来各地频繁发生的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实际上是各级政府工作没有做足做全的表现。
火灾,发生在安全生产会议后
据公开资料,中海油惠州属于1200万吨炼油项目,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惠州工程建设项目组副总经理赵岩向媒体介绍,惠州炼油项目不仅其单套炼油能力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该项目还引进了国内外11套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环保处理技术,“在工艺技术、建造水平和环保标准上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但国际一流水平仍难掩突发的安全事故。
昨日,走进大亚湾石化区,“安全生产”的标语随处可见。火灾发生的11天前,全国安产月活动结束;而4天前,中海油召开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中海油总公司总经理助理、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袁光宇要求各单位“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安全意识,完善管理体系。”
2010年7月24日1时45分,惠州炼油分公司焦化原料216-T-02罐发生着火事故,起火处位于炼油下游工艺的3个焦化原料罐中的第2个罐。
然而,深层事故原因至今未向社会公布,时隔一年“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有石油专家认为,尽管安监和主管部门对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的要求不断提高,但石油企业安全防范对象多,技术要求高,生产环境也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等特点,任何一项设备隐患、制度缺陷、程序遗漏、工作疏忽或个人违章行为,都可能引发较大事故,对企业自身和周边环境带来极大影响,“从目前频发的事故来看,中国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显然亟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