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假期都不回家、每天坚持打至少两份工,还将一些回收的旧书或旧货存放在宿舍内,引发室友发帖表示不满。北京师范大学大三学生李振称,他攒钱是希望凑足房款首付。有同学称其“想钱想疯了”,不应影响别人生活,也有同学认为其自力更生他人无权指责。
对于很多大学生,物质的匮乏是难以逾越的生存鸿沟,他们需要在物质贫乏中奋斗几年,这是积累人生之资本。正值青春年华,也是追逐理想,锻造自己,提升能力与境界的关键时期。然而,令人心忧的是,社会的现实生存压力与功利化、商业化的社会戾气一道席卷校园。一些学生过早地感受到了社会生存的艰难,早早的就开始承受一种强烈的生存焦虑感,以财迷哥为首的大概就是如此。那么,面对财迷哥们,我们该如何评判是非?该如何讲述真义?
支持
捡破烂不是罪过
给他们一点方便
与以往类似的报道所不同的是,那些故事的主人公,大都是家庭经济困难,不得不以捡拾破烂的办法补贴学业。而李振如此勤劳,甚至到了苛待自己的地步,并不是完全出于生活拮据的原因。他的妈妈是计生干部,爸爸做着生意,用他的话说:“我妈也能给我买得起房子,但我不指望他们。”这里,除了对于父母的体恤爱怜之外,就与他的“常态观”关系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