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汽车市场依旧延续4月的下滑势态。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5月份全国乘用车产量104.7万辆,销售101万辆,产销环比分别下降8.9%和6.1%。乘联会同时预测,未来几个月,国内车市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考验。
5月份,乘用车生产厂家加大了新车上市力度,力求缓解市场的下滑态势,但收效甚微。业内分析,尽管日系各品牌力争恢复产能,但零部件短缺等问题,使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车企,5月在华销量均有下滑。丰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最新公布的5月在华新车销量为38500辆,同比下降35%,这也是其连续第二个月同比下滑。业内估计,地震对市场的影响还会持续3个月-8个月。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秘书长饶达表示,5月国际燃油价格波动较大,在持续飙升后大幅降低,月底又反弹在100美元/桶,总体较高的油价,使得车市收缩成为必然。另外,公务车采购新标准对售价和排量均有严格限制,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相关车型的销售。
4月和5月连续两个月的市场负增长,已预示今年行业总体销量将呈现低增长趋势。根据市场周期规律,6月份是乘用车市场进入低谷的起点:入夏买车对车主而言已是“苦差”;何况作为二季度末月,厂家会加大库存力度,使厂家扩大批发销量有限;此外,国际原油产量略低于需求量,油价仍存在上升空间,这会使犹豫的潜在用户出手谨慎。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陈递红认为,过去两年的市场高速增长,是大力度的经济刺激政策和购车优惠政策所致,并非汽车行业增长的常态;而今年的利好政策集中退潮,目前销量放缓是行业“回归理性”的表现。分析人士认为,虽然眼下市场整体趋势向淡,但刚性需求仍然存在,5月份乘用车虽环比下降,但MPV和SUV车型产销量同比上升幅度较大。
业内专家认为,下半年车市在同期较高基数的压力下,还面临着更多挑战。现在厂家已把去年的隐藏销量基本吐出,目前的汽车保有量已超出社会承受能力极限,此番市场低迷期或持续至明年一季度。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吴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