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东地区>上海>上海新闻
“限塑”三年喜忧同在 农贸市场成盲点
2011-05-30 15:37:39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限塑”难行,难在“图方便”与“低成本”

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数据显示,“限塑令”实施后,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年使用量减少240亿个以上,累计减少塑料消耗60万吨,相当于节约石油360万吨,折合标准煤5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0多万吨。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普遍减少三分之二以上。

“限塑令”保护环境的成效斐然,在大卖场、商场推广得很顺利,但在农贸市场推广却显得困难重重。实施已3年的“限塑令”为何在农贸市场难以落实?专家表示,这不仅与消费者长期以来形成的购买习惯有关,同时,不少零售摊贩本身的利润空间有限,大量使用环保塑料袋会增加其成本压力。

调查显示,“有偿使用”是不少消费者对塑料购物袋热情消退的重要原因,这种“对价格高度敏感”的特性在农贸市场的消费者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虽然现在许多摊贩免费提供的超薄塑料袋可能是来自非正规渠道的劣质产品,但‘限塑令’事实上很容易和需要经常到菜场的人的购买习惯产生较大冲突。”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于海说,“不过,新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限塑令’在超市推行之初,反对声也曾大量存在。如今,公众基本已适应超市塑料袋的有偿使用,不少人会因为心疼钱渐渐主动改变自己的习惯。”

“买一把青菜才多少钱,袋子都快赶上菜钱了。”家住徐汇区的王芳说,“有偿使用的感觉始终不太好,感觉成本全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了。”

而“没有出现更好的塑料袋替代品”也是不少人依然对超薄塑料袋“来者不拒”的重要因素。“不得不承认,塑料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即使塑料袋的使用已经开始变成有偿,还是会有不少人‘图个方便’。”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说。

记者了解到,尽管不少消费者乐意带环保袋购物,但还是热衷于“干湿分区”,“把不同的东西套上塑料袋”。“虽然也听说摊贩免费提供的超薄塑料袋不够卫生,可是总归是一样一样套起来比裸着混放好吧。”家住杨浦区的周阿姨说。

业内人士介绍,环保塑料袋单价在一毛钱至四毛钱不等,而超薄塑料袋单价却低至几分钱。摊贩如果是“免费”为消费者提供环保塑料袋,势必要把这一成本加到菜价里,推高菜价。如果采用分开记账,要顾客另外花钱购买环保塑料袋,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可能不会买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预算公开
>> 详细

各地新闻
伟大历程>> 详细
点击排行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三讲: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我国医改述评:"织起世界最大的全民医保网"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