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试水”,省级推进,财政预算公开给纳税人一个明白交代
5月17日,本报刊登《38个省级部门网上晒账本》一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如今,距离我省38个省级部门首度公开年度预算已半月有余,社会公众对此作何评价,公众对公开的账单又有何疑问,未来我省预算公开有没有明确的时间表?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预算公开大势所趋
从省到市县向纵深推进
财政预算专业性很强,不一定每个老百姓都能彻底弄懂,但公开这一行为,本身就体现了政府依法、规范行政的决心
“能看到省级部门的年度账单,对纳税人来说还是感到欣慰的。”在成都某事业单位上班的曹月告诉记者,财政支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一直显得很神秘,如今揭开神秘面纱,还是比较“解渴”。
早在2009年10月,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公开了市本级114个部门财政预算,成为全国预算公开的“破冰者”。随后的2010年,75家中央部门公开年度账本,预算公开成为打造“阳光财政”大势所趋。
四川顺势而为。“近年来随着依法行政和政府信息公开的深入推进,社会各界对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呼声越来越高。”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去年中央部门公开年度预算后,按照财政部相关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负责本级政府总预算、总决算的公开;各部门负责本部门预算、决算的公开。“四川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随即推进预算公开的工作。”
截至5月20日,已有88家中央部门公开年度预算,陕西、浙江、云南等省份随后也相继公开了部分省级部门的年度预算。相较于其它省份来看,四川此次的省级部门预算公开体现了更加积极的姿态。
四川在开展省级部门预算公开试点的同时,也加快了推进市县部门预算公开步伐。成都市政府共计68个部门和单位的部门预算最近也将陆续公开其年度预算,截至5月24日下午6时,成都市共有21个部门将本年度账单 “晒”到了网上。而据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市县部门的预算公开工作也在进一步推进中,相信有部分市县部门会在短时间内完成年度预算的首次“亮相”。
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院长刘蓉认为,预算公开是老百姓的需求和政府内在推动形成合力的结果,公开财政支出的用途和方向,是政府对纳税人的交代,这本身就是政府执政的重要进步,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的趋势和潮流不可阻挡”。
“虽然财政预算专业性很强,不一定每个老百姓都能彻底弄懂,但公开行为的本身就体现了政府依法、规范行政的决心。”刘蓉说,从去年四川省级预算单位全面实施公务卡改革到今年公开部门预算,我省财政工作透明度不断增强,有效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