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东北地区>辽宁>辽宁新闻
透视社会焦虑症:应主动正视矛盾 才能化解社会矛盾
2011-08-02 15:02:43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中国能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吗

《思想者》:我们知道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一些后发国家步入中等发展发达国家行列之后,很快就盛极而衰;在这一阶段,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经济和社会都受到严峻的考验。请问,作为后发国家的我们,能跳出“发展悖论”的陷阱吗?

吴忠民:我认为,对于像中国这样超大规模的社会共同体——其人数规模比欧洲、美国、日本三大共同体总合还要大的国家来说,我们应对社会矛盾问题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本发展面的优势,即: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使得民众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这就为社会安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的支持;法治社会的逐渐形成,使得社会成员在解决社会矛盾问题时逐渐地能够有章可循;近年来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和实施、和谐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实施以及改善民生政策取向的形成和实践,更是直接有效地解决或缓解了许多社会矛盾问题。二是,同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期发展阶段相比,中国社会具有一些应对社会矛盾问题的独特优势。这些独特优势,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技术层面上的优势,但是如果得以充分开发,将会有助于不少社会矛盾问题的解决或至少是缓解。而这样一些独特的优势,却常常被人们忽略或重视不够。

《思想者》:您能否举几个例子,具体讲讲中国能够跳出“发展悖论”的陷阱,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吴忠民:首先人心普遍思定。中国现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已经形成了一个普遍的共识,这就是:无论何种类型的折腾,对中国社会各个阶层而言,几乎没有赢家,几乎全部都是输家;社会稳定、社会的安全运行,是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以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条件。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如此珍惜社会稳定。中国人期待稳定。甚至有外国人也发现,社会稳定几乎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情结。

其次,强大的举国动员能力。一些由自然灾难所引发的公共危机,往往会激化社会矛盾,并最终演变成为大规模社会冲突的导火索。而中国所具有的强大的举国动员体制和能力,恰恰能够有效地化解类似的公共危机,有效地防止其演化成大规模的社会冲突。在这方面,2003年中国抗击“非典”的行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救灾行动,都是典型的案例。

第三,务实、平和、宽容精神的传统。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极为注重现实生活,具有一种明显的务实精神。而且,由于中华民族源于多个民族,是多个民族融合而成,这就使得中华民族含有多个民族的基因,具有一种平和宽容的精神。

第四,家庭的重要缓冲作用。中国人对于家人几乎是负有无限责任,客观上这有利于社会矛盾问题的缓解。比如,中国的房价飞涨,大批年轻人依靠自己的收入根本买不起住房,所以其中的许多人是依靠父母和祖父母的帮助购买住房。类似生活困境的缓解,能够使受到家人帮助的社会成员不至于产生过多的社会怨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社会矛盾问题的加剧。

第五,互联网的减压作用。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85亿人。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互联网对于中国社会矛盾问题有着两重意义的广泛影响。一方面是互联网对社会矛盾问题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如果运用得当,互联网则能够对社会矛盾问题的缓解产生积极影响——比如,有效减压、有效辟谣、有效批评、有效建议。

显然,如果能够将网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之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则可以获得大量的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从而有助于社会矛盾问题的解决或是缓解。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聚焦南方洪涝灾害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红十字会称对质疑很痛心 将力求每笔捐款可查
住建部要求各省自我排查二三线“限购”城市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