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东北地区>辽宁>辽宁新闻
沈阳民声微博今开通 试运行期间办了不少实事
2011-05-13 15:37:55      来源:沈阳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沈阳民声微博今天正式开通,试运行期间帮百姓办了不少实事

有啥难事,找“民声微博”唠唠

“有一位网民投诉噪音扰民问题,我们看到后马上联系有关单位迅速派人解决,并及时发布消息。当网民还在网上议论时,我们的执法人员已经赶到现场,及时把问题解决了。”市环保局监察处处长成欣说,民声微博让自己学会了怎样更好地去处理民生问题。

今天(5月13日),担负着沈阳市政府的郑重承诺,承载着沈阳市几百万市民的期盼,沈阳民声微博(http://msweibo.com)正式开通。从此,沈阳市政府与沈阳市民之间又多了一条心与心沟通的桥梁。此时此刻,请您和本报记者一起走近民声微博,去听听它试运行期间为民办事的幕后故事——

老外微博投诉

促建民声微博

2009年,当微博在中国还是个新鲜的字眼时,沈阳市政府纠风办的领导就开始关注微博,并着手研发政府微博网站。

在这期间,有个故事对筹备微博产生了促动作用:一次,一位美国人上飞机后,发现飞机坐椅脏,认为相关服务不到位,就用手机拍照片发到微博上进行投诉。飞机还没有起飞,航空公司负责人便匆匆赶来,不仅为其更换坐椅垫,还向这位乘客赔礼道歉,前后不过十几分钟。就是这个故事,使纠风办领导坚定了建立民声微博的想法。

在东北大学软件学院的配合下,沈阳市政府纠风办创建的民声微博于今年2月10日开始试运行。

几十条微博回复

让网民满意

在微博上,网民是隐身的,对政府畅所欲言,毫无顾忌,而政府部门却是公开透明的,不管网友如何评论,都要耐心承受,细心回答,直到让网民满意为止。

有一位网民,坐地铁时,脸部不慎被玻璃划伤,相关部门本已就此事进行处理并提出赔偿,但这位网民始终不满意,还把脸部特写照片挂在微博上,发布了多条言辞激烈的微博。市纠风办人员通过微博,主动耐心地做工作,同时动员有关单位积极回应。多达数十条的回复,引起了网民的热议。他们也都相继跟帖,同意政府部门的处理意见,劝说这位网民不要过于偏激。最终,这位网民心平气和地接受了有关部门的处理结果。

市纠风办明确提出,全市各区县(市)和相关各部门都要以实名注册微博,当群众在微博上提出民生诉求后,有关部门必须及时答复。与此同时,市纠风办还把民声微博与96123沈阳市民服务热线实现无缝链接,如网民反映问题比较复杂,则自动转到96123沈阳市民服务热线系统流程,按时限进行解决。

政府人员加班

答复网友问题

熊细春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监察处的工作人员。自从2月10日试运行民声微博以来,他的工作时间延伸到8小时之外。

在熊细春手中,有一张电话联络表,上面记着市人社局相关31个处室主任的电话,一旦发现网上诉求,如果他能回答准确的,就立即回答;如若拿不准,他就积极协调有关处室,迅速解决。一次,有一位唐山网民在微博上咨询如何交纳养老保险金等六个问题,熊细春看到后,马上与相关处室取得联系,迅速回复。不到一个小时,网民的问题全部答复。这位网民本来想请假到沈阳专程办理此事,通过民声微博,他不仅免去路途奔波,更让他对沈阳政府部门开放透明的工作效率大加赞赏:“政府微博很给力,很温暖。”

据市纠风办主任介绍,沈阳民声微博发帖有几个波段高峰:上午9点至10点,下午3点至5点,晚上7点至9点。然而,不论何时,只要有网友提问,都会有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线受理给予答复。

局长也织“围脖”

网友称很“给力”

李超,沈阳市环保局局长,曾主持开办全国第一个环保局长办公博客,在民声微博上,他再一次以真名注册微博,吸引了诸多网友的关注。他每天至少织一条“围脖”,他说:“我觉得,政府部门没有什么不能对群众做出回答的,群众诉求的问题,都是政府部门应该做的。”李超通过微博,与反映问题的网友在网上交流,使100多个问题得到了及时处理。

一位叫“沈阳喜洋洋”的网民看到李超回复自己微博时,十分欣喜地写道:“您真的是李超局长吗?没想到您会亲自回复我,太给力了!”在李超局长的率先垂范下,市环保局微博人气高涨,尤其在日本福岛核辐射期间,每天市环保局发布的环保微博被转帖次数非常高。

民声微博试行两个月后,市纠风办要求,每周一、三、五,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下一步,还要实现通过视频与网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来源:沈阳日报   编辑:许银娟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科学发展 转变方式
>> 详细

各地新闻
伟大历程>> 详细
点击排行
  国家发改委:不执行"一房一价"每套罚5000元
京改革职称评审 高端人才"爬楼梯"变"坐电梯"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