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笼罩小童家
“这个孩子生下来就有病。”李素云说,“我那个弟弟和第二个媳妇儿生的小童,没想到孩子才这么小,他就走了……”
时间追溯到2009年,由于媳妇儿有精神疾病,小童的父亲李长生骑着摩托车,到市里给妻子买药,刚刚吃完饭的他还喝了点酒,丝毫没有意识到大祸即将临头。
买完药回家的路上,李长生的摩托车撞上了一架拉钢筋的马车,本来拖在地上的长长的钢筋,偏偏有一根翘了起来,又偏偏刺穿了这个正值壮年的汉子的心脏。
父亲死后,小童的母亲又因为精神疾病无法自理,3岁的小童被一个好心的邻居送到了李素云的家里,从此跟着姑姑一家生活。
而姑姑一家也生活得非常艰难,李素云的丈夫患有糖尿病和疝气,经常需要进行治疗,家庭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抚养小童的艰辛可想而知。
再不治就晚了
李素云家里和普通的农村家庭摆设没什么两样,区别在于桌子上堆成小山样的药盒子。李素云说,由于没钱买药,小童心脏病发作得厉害时只能靠吃速效救心丸维持。
“这么小的孩子,遭的罪大了去了,”李素云说,“每晚上睡觉都不踏实,生怕她出啥事,小童也愿意和其他孩子去玩、去跑,可是她最多也就能走上400米,然后就喘得不行,只能靠我背着走。”
得知有记者来看小童,李素云家的邻居也来了不少,七嘴八舌地诉说起小童的苦楚:“孩子难受啊,你说这病咋整,晚上哭起来都吓人……”
聊天中,记者注意到,李素云的手始终贴着小童的胸口。李素云说,那是因为小童的心跳实在是太快了。这个孩子病得实在太严重。记者用秒表测算了小童的心跳,结果是一分钟200多下。
2009年,小童曾经到沈阳军区总医院进行检查,在李素云拿出的一份表格上,结论栏里填写着:先天性心脏病,紫绀,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完全房室隔缺损,建议是尽快进行下一步检查并手术。
“当时医生就建议抓紧手术,否则就晚了,现在都过去两年了……”李素云抹着眼泪说。
只想要回判赔款
李长生死后,李素云和家人处理了他的后事。在一张交警部门出具的责任认定书上,记录了当时的责任划分。李长生酒后驾驶摩托车,负有主要责任;马车方面,因为装载超长货物,不按线行驶,负有次要责任。
“我们后来申请了法律援助,告到了法庭,最后法院判对方赔偿我们21万元补偿款,可是两年过去了,我们没拿到一分钱。”李素云说。
李素云介绍,判决后,法院也寻找过这两人,但却始终没有结果,户籍上显示他俩老家在开原市靠山镇,可当地人说,这两人10多年前就搬走了。
“两位大兄弟,我想借这个机会对你们说,我求求你们,治小童的病得要9万多,哪怕你们先把手术费拿了,先把病治好,我老太太求你们了……”李素云说。
忘不了小童的手
第一次见到小童的手,是在村外的路口。66岁的李素云抱着5岁的她。我并非不曾见过重症的患儿,但却没想到,这本该两年前就治疗的病症,竟被拖延至今。
刚见面,小童就给试图和她套近乎的我来了个下马威,一口咬在我胳膊上,既狠,又准,之后她又仿佛自己吃了亏似的放声大哭,两只紫色的小手不停地拍打着弓着腰抱着她的姑姑。
第二次注意到小童的手,是采访开始后的一个多小时里。这段时间,小童惟一的举动就是哭,惟一发出的声音就是“嚎”,“嚎叫”。李素云说,小童上不来气,憋得难受。边说边流下泪来。
好容易止住了哭声,小童却又像着了魔一样,举着两只小胳膊,围着院子里一堆鸡粪跳来跳去,累了就停下来,缩在墙角“呼呼”喘着粗气。即使在一边休息,小童也不停地用手抓着自己胸口,扣子、毛衣都被抓得面目全非,“就算是我,也不知道孩子到底遭着什么样的罪。”李素云说。
第三次则是在聊天的过程中,小童又不知为什么,用手抓起身边的一跟木棍砸在了我的腿上,李素云连忙安慰小童:“叔叔不是送你去福利院的……”重复几次,小童才停止了对我的敌对行为。
临告别时,小童显然很高兴,因为“叔叔”没有把她从姑姑的身边带走,没有让她失去汪洋大海中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斜斜的夕阳映出红色的影中,小童紫色的小脸、高举着晃动的小手,和那句让我备感欣慰的“叔叔再见”,一起留在了傍晚的村口。
来源:华商晨报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