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开河“南河头”处。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这条古老运河,在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为我国的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在我们辽宁也曾有一条运河,为地方航运的发展起过很大作用。此次“三普”中,普查队员发现了咱辽宁的运河——盘锦新开河。
普查队员沿运河两岸徒步调查28天,终于揭开了这条辽宁人工开凿最早运河的神秘面纱。新开河开凿于民国十一年(1922),于民国十三年(1924)完工,全长25.9公里,当年新开河上千帆竞发,为繁荣经济起到了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在盘锦市“三普”工作队队长杨洪琦的带领下,记者走近了开凿近百年的人工运河——新开河。
新开河贯穿于双台子河至大辽河间。沿着河岸行走,已经看不到往日的繁华,河面上见不到一片船帆。
杨洪琦说:“现在新开河的河道大部分已干涸,仍然通水的河道也失去了航运的功能,改为灌溉农田了。 ”
但在历史上,新开河的地位却非同一般。 “新开河是目前已知的我省第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在整个东北地区可能也就这么一条。 ”杨洪琦说。
这次“三普”中,普查队员通过细致的调查走访,发现了双台子河上的马克顿河闸遗址,循此线索,找到了新开河运河的河道:它始于盘山县坝墙子镇二道桥子村,终至古城子镇夹信子村、入大辽河。普查队员沿河还发现有4座桥和6个抽水站。
“马克顿河闸”引出新开河探寻之旅
据“三普”队员“解密”,当初启发和促动他们踏上新开河寻踪之旅的,是因为他们在双台子河上偶然发现了一个水闸这件事。
“当时我们看到这个水闸时还很纳闷,水闸怎么会放到河边呢?于是就开始对此事进行走访。 ”杨洪琦说。
而附近村庄一位老人的一席话,立刻使“三普”队员的眼前一亮。
杨洪琦说,大洼县东风镇水库村有位90多岁的老人,他回忆说,发现水闸的地方是新开河,从前从营口到开原的商船都走新开河。那时候外辽河已经堵死了,过不去,于是就组织人工挖了这条运河,所有的商船通过运河进到辽河,营口过来的船由大辽河到新开河,再到双台子河,流经六间房后北上进入辽河干流。
老人说,辽河干流到盘锦六间房,往西进双台子河,在盘山入海,水闸就修建在这条河流经的二道桥子处;辽河干流到六间房往南入外辽河,进入三岔河(浑河、太子河和外辽河的交汇处),之后入大辽河,到营口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