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6月30日,我省银行业存贷款余额分别超过6.5万亿和4.5万亿,存贷总量11万亿。在宏观调控不断深化、货币政策回归稳健、数量和价格调控工具不断收紧的背景下,存贷款增长在高位回落。
多年来,江苏银行业的存贷款规模,无论总量还是增量都占到全国的1/10,但今年控制流动性这个“总闸门”力度明显加大,贷款1/10的占比已难以再现。
随着存款准备金率每月一上调,利率几乎每两个月一上调,银行体系的整体流动性紧张态势在江苏也已显现。多家省级行的负责同志介绍,今年总行下达的全年信贷规模只有去年的70-80%,几家大的国有银行的年度贷款“粮票”,从去年的五六百亿降至三四百亿。2月份开始,全省贷款月增量回落到500亿左右,进入3月份以后,月度贷款增量回落到200-300亿区间,有限的贷款规模与旺盛的需求之间矛盾突出。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一些银行的月末存款与日均存款出现较大背离,全省背离最高的月份超过千亿。一些银行月末、季末“鼓肚子”,月初急速减肥瘦身,波动较大,主要是通过“买存款”、发理财产品和反复用票据来做大“时点数”,应对上级考核和监管的指标约束。
贷款紧张,中小企业贷款难出现。省有关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据去年四季度以来对全省30多个行业的调查,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融资压力加大,今年以来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处于“微弱景气区间”,“影子银行”、各种民间融资、高利贷都在抬头。
面对全社会的信贷饥渴怎么办?省银监局有关人士指出,紧缩政策不断加码,持续的“紧运行”考验着经营者的智慧,也倒逼商业银行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努力成为“戴着镣铐的舞者”。银行必须在盘活存量、做大流量、用活增量上下功夫。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产能过剩行业贷款,都是压缩对象。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说,加大直接融资,有助于缓解江苏企业的资金“旱情”。去年江苏在国内新上市企业有41家,今年虽然一季度上市企业量实现了“开门红”,但受制于资本市场的“靠天吃饭”,全年情况仍未敢乐观,一年几十家的上市企业与江苏百万家中小企业相比仍是偏小的。应鼓励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联手,借助投资银行的新型债务融资工具帮助中小企业开拓融资渠道。
而省金融办的数据显示,过去几年间,我省的各类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总额已超千亿,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的新型融资工具,今年计划通过银行间市场帮助企业融资730亿元。
来源:新华报业网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