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汞污染正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国家规定,生产、销售及使用中产生的废荧光灯管属于危险固体废物,应当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这,为何难落实?居民用坏的荧光灯为何没能回收?记者最近对此进行了调查。
工厂:令人吃惊的一幕
3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仪征市青山镇的仪征泽宇电光源有限公司,只见公司院内西面围墙边,一位男青年从车间里送来一推车报废的日光灯管,倒在一大堆白色碎玻璃堆旁。一位妇女用铁锹向刚送来的荧光灯管铲去,“嘭”、“嘭”……注入汞蒸气的灯管发出沉闷的爆破声。5分钟左右,100来支灯管全被铲坏。她又用锹扑打那些铲断的灯管,一阵白雾腾起,一股类似漂白粉的味道弥漫四周。
“为什么打碎它们?”记者问。
“老板叫的,都是报废品,打碎了才能当作废玻璃卖钱。”她姓李,本镇人。
该公司总经理介绍说,公司每天约生产1万支日光灯管,报废1000支左右,其中约一半是充气含汞的。“都是打碎当碎玻璃卖的,1吨能卖300元。”
“打碎含汞灯管没人来管吗?”“我们也与正规的固废处理厂签了回收协议,但收费很高,我们小企业难承受,也就做得不那么规范了。”他讲,附近有4家荧光灯厂,废管都是打碎当废玻璃卖的。
3月24日至25日,在溧水县洪蓝镇,记者调查了4家生产荧光灯的企业,其中南京瑞甫电真空器件有限公司、“电工牌”荧光灯溧水生产点、海能电光源公司等3家单位,都是把报废的含汞灯管打成碎玻璃的。
企业为何要打碎废荧光灯管?一位荧光灯厂的员工说,要把报废荧光灯管交给正规的回收企业处理,每吨要付3000多元,还要自备一批密封性能好的铁箱,把灯管浸在水里。
在记者调查的南京和扬州8家荧光灯生产企业中,只有两家较规范地回收处理,5家都是有意把报废含汞灯管打碎的。而打碎荧光灯管,瞬时可使周围空气中的汞浓度超标上百倍,而人体一次吸入2.5克汞蒸气即可致死。
商场:废荧光灯管哪里去了
在南京中央商场,记者问正在擦拭垃圾桶的杨师傅:“商场里换下的旧日光灯、节能灯管是怎么处理的?”他说,送到一楼垃圾房。春节前换下一批,有上千支,是他一车车地送到垃圾房的。
当晚,一辆卡车来到中央商场东边的垃圾房,准备装运垃圾。记者走近观察:门口一个坏灯笼边扔着4支长形日光灯管,墙角散放着七八支旧灯管。装运人员很快就把它们和其它垃圾一起铲入车厢。司机李师傅说:“今天废日光灯管不多,多的时候有几百根。商场两年装修一次,要换下大量日光灯管,都是运到垃圾填埋场的。”
记者向南京汽轮电机集团公司、南京金陵造船厂等企业调查,这些企业对报废的荧光灯和金属卤灯管(也含汞)也都被当作一般垃圾扔掉了。
南京有综合商场200多家、大中型企业3000多家,去年只有约40家单位把50余吨废荧光灯管交给宜兴苏南固废处理有限公司规范处理的。这个数量,相当于10个中央商场去年一年的报废量。保守估算,南京各商场、工厂一年有不少于150万支的废荧光灯管没有实行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