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内网主页上的“局长信箱”,是名副其实的“最牛”局长信箱:开通3年不到,超过1万封回信,3000万次的浏览量,其中有不少激烈的争辩与观点的碰撞。
一个公安局长的信箱为什么会如此“火爆”?近日,记者来到苏州市公安局,一探究竟。
局长习惯亲自回信
每天上班,浏览局长信箱已经成为大部分苏州民警的“必修课”,甚至一些外地民警也成了这个信箱的忠实“粉丝”。
2008年5月,从无锡调任苏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的张跃进,履新一个多月就把“局长信箱”挂在了市局主页上。
“局长信箱是把握民警思想脉搏、了解基层信息的有效平台,通过与广大民警心与心的交流,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脉动,而是真切的心跳。作为公安机关领头人,带队伍追求的不是‘不出事,少出事’,而是引导大家‘想干事,干好事’,相信唯有这种无障碍的交流才能结晶出警队的民主和谐,这也正是我一直用心经营信箱的初衷与归宿。”张跃进在信箱初创时的一封回信中如是说。
信箱开通之初,有民警认为不过是“作秀”,很快就会“冷场”,于是,旁观的多,参与的少,发牢骚的多,建言献策的少。局长哪有功夫每封信都自己回,肯定有人“代办”。也有人顾虑重重:“今天上班看了‘相城民警’的信,真为他捏一把汗,虽然这么写是为了工作,但是万一有人查他IP地址……既然开通局长信箱倾听民警心声,是否应该保护好这些敢说真话的人?”
“未经市局党委批准,任何人不允许查IP地址,违者造成后果的追究责任。”张跃进回复道。为此,苏州市公安局还颇有“吃螃蟹”意味地专门制定了局长信箱管理规定,对信件处理做了细化。
“一些热点信件超过3000次的点击量就足以说明,背后有多少双眼睛在观望。”张跃进说。为此,尽管除公安系统外张跃进还分管其他6个工作领域,已经非常繁忙,但对于局长信箱,他还是乐此不疲。
如今,阅信回信已经成为张跃进每天晚上的固定功课。就算是处理公务已到凌晨,他也会把信箱里的每一封信认真回复完才休息。
“出气筒”变成“万人迷”
虽说是局长信箱,但记者却发现,张跃进在回信中常常自称“老警察”,没有套话,也不拐弯抹角,诚恳的话语中更多地是一名从警几十载的长者的肺腑之言。
在公安工作节奏、任务、标准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部分民警有倦怠、厌烦甚至抵触情绪,局长信箱也自然成了“出气筒”。
一时间关于工资待遇、加班休假、评优评先之类的牢骚与不满挤满信箱,个别信件甚至语气比较尖锐。
“你的这番表述让我这个老警察听了心寒。”就算面对再尖锐的来信,张跃进最“不客气”的回复也不过如此。
“局长信箱就是梳理民警情绪的‘减压阀’,民警的情绪宣泄出来了,减压的作用也就起到了。给局长信箱写信虽然不一定能够‘化瘀’,但只要坚持平等对话就肯定能‘活血’。”张跃进说,不注意掌握民警思想动向,就找不准民警思想问题的症结。开通局长信箱不仅要营造民主氛围,更重要的是起到排除思想障碍的作用。
渐渐地,网友“老警”发现,向局长抱怨这抱怨那的信件少了,讨论工作、出主意的多了。甚至有来信帮这位“老警察”说话,“最近老是看到有些同志提加班费、休息的问题,是不是不太合时宜,请那些同志以大局为重,少一些怨言、牢骚,多一些奉献精神”;“同行们都不容易,但局长更不容易”;“爱发牢骚的同志们也要有个度,张局长也够忙够辛苦的,大家理解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