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说了 一定要上!
小学一年级一个月学完拼音 不“衔接”怎么能跟得上?
家长:小学拼音只学一个月,不提前学跟不上
“一直以为孩子在幼儿园阶段主要是玩,之前没给孩子报课外培训班。但前段时间一位朋友告诉我,她儿子马上要上小学了,已经学过拼音、识字、珠心算等。”一位孩子即将要上小学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给孩子“择校”了一所重点小学,如今刚刚听说小学都会有面试,因此也开始考虑要给孩子在外面上一些衔接课。
“上周和一个一年级孩子的家长聊天,他们的孩子上学前和我儿子差不多,也没特别学什么。但上了一年级后发现跟不上进度,特别是语文,老是在班里最后几名。其他在上小学前读过衔接班的孩子,明显就轻松多了,甚至有孩子上小学前已经认识上千个汉字。这样看来,我现在要抓紧给孩子上培训班‘恶补’啊!”另一位家长也表达了相同的担忧。
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很多小学一年级拼音只学一个月,不认识字很难跟上的现实,也是“逼”得家长不得不先“加餐”。
幼儿园:也有专门幼小衔接课,注重习惯培养
据了解,目前南京大多幼儿园都会设置幼小衔接的课程。但和家长希望学会拼音、数数等“功利性”较强的愿望相比,幼儿园更注重的是习惯养成。
记者来到江苏省省级机关第一幼儿园采访时,正好赶上园里大班的孩子在准备六一节的节目。“忙完六一节,我们就要开始专门的幼小衔接了。”该园王燕兰园长告诉记者,幼儿园是以保育为主,在教学上主要是游戏为主,而小学就要在课堂上学习知识了,两者的要求发生变化,因此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确实存在脱节,需要有一个衔接的过程。
“一般来说,幼儿园在6月份会针对大班的孩子有专门的幼小衔接训练。比如会要求背着小书包来上幼儿园,体验小学生的感觉;还会组织孩子和家长一起参观小学,亲身体验小学的氛围。”该园大班年级组俞老师补充道:“其实幼小衔接的教育是渗透在孩子生活中的点滴的,更重要的是一种良好习惯的培养。比如我们会教孩子认识时间,在课堂上会有意识地给他们10分钟的自由时间,感受课间10分钟的概念;我们会让孩子自己动手拆装圆珠笔,并画图演示,让他们体验学习过程;我们还会让孩子回家传达任务,这样以后就能掌握上学后的作业内容;大班的孩子如果发生矛盾,老师会引导他们自己解决,让他们能在人际交往中锻炼处理事情的能力。”
老师说了 没必要上!
一年级可能出色,三年级就“打回原形” 学习上没有后劲怎么行?
乱教拼音,孩子发音错了很难改
为什么幼儿园已经设置了幼小衔接课程,很多家长还把孩子往培训班里送呢?省一幼王燕兰园长分析道:首先,这与社会大环境分不开,现在小学生在外上奥数、奥语的现象很普遍,让很多家长产生一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但是小学的学科培训目前专管部门监控得比较严,因此一些培训班就把目标转向了幼儿;其次,现在的家长出现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就是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忽略习惯培养,更多地关注知识技能方面。
相比之下,社会上的幼小培训班大多都会教孩子一些识字、算数等课程,正好迎合了家长的心理。“现在根据家长反馈的情况,我们幼儿园也请了小学语文老师来教孩子学拼音,但这种学习是一种兴趣式的,并不要求孩子掌握多少。这里有个提醒,一些培训班的老师自己的普通话就不标准,而学拼音是孩子发音的一个启蒙阶段,如果一开始读音不标准,就很难纠正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