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足先行先试,拓展国际大视野
春节刚过,中新吉林食品区内一派热闹景象。由新加坡食品工业公司、台湾大成公司、荷兰托佩克公司共同投资10亿元的百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据了解,中新吉林食品区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总理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上达成共识并启动建设的,是我国在食品质量和安全领域的重要国际合作项目。该区将重点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主导产业,努力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安全食品生产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最终建成产值超过1000亿元、拥有30万人口的现代化宜居生态城市。
接下来,中新吉林食品区将积极开展与新加坡淡马锡公司的全面合作,建立“共同开发建设管理食品区”的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以中信集团、海亮集团投资建设的农业全产业链项目为龙头,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做好大唐吉林发电热电联产、中信逸百年集团公司水稻全产业链等新建项目。
立足先行先试,我省众多开发区依靠政策支持,不断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大力开展产业招商、科技成果转化招商,引进战略投资者,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企业优势互补、产业转型升级。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落户于延吉韩国中小企业工业园。经过多年发展,由一个注册资金60多万美元的韩国小企业,跃升为产值过5亿、利税过千万的大型跨国企业。
面积仅有5.8万平方米的延吉IT产业园,目前已有软件开发、信息服务和电子产品制造等52家日本、韩国企业在这里站稳脚跟。“吉林省IT产业的重要组成、欠发达地区发展IT产业的示范、东北亚IT产业的特色亮点”,该园区正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奋进。
长春中俄科技园,依托资金、信息、人才、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服务优势,强力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涵盖了光电子信息、新功能材料、现代农业与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初步形成了以“科技园+企业+中俄科学家”为基本结构的多项目产业化模式。
用活先行先试,强强联手产业兴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面对长吉图先行先试的重大战略机遇,我省各开发区发出了“强强联手、互利互赢”的彼此呼唤。
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将有效整合长春陆路干港和龙嘉国际机场口岸功能,与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形成联动,共同打通日、韩、朝、俄等多个海陆空联运通道。通过共同设立物流网络节点,共同构建高水平产业链条,形成面向东北亚、辐射全世界的国际化物流体系。用好出口加工区“境内关外”等政策,在海产品加工、金属冶炼等产业上,实行“粗加工在外、深加工在内”的发展模式,推动跨境产业合作。
同时,保税区将加强与长春国际物流开发区、长春空港开发区以及其他域外保税区和产业园区的有机联动,积极参与东北亚文化创意和旅游领域的交流合作。还将与中新吉林食品区联合开发以优质稻米、精品畜牧、特色水产、绿色果蔬、北方药材为主的进出口业务,为食品区内企业提供便利的通关报检、分装配送、存储运输等服务。
今年,保税区将计划开工15个项目,推动10户本地企业进行国际化对接。重点围绕汽车零部件、光电信息、保税物流、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将我省具有明显优势的研发项目、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本地企业与国际资本、市场进行培育和嫁接。
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则将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以汽车零部件、木制品精细加工等为方向,建设具有一定辐射力、以高科技为支撑的大型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以汽车电子产品、语音服务外包为方向,承接日、韩及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建设以东北亚为主要市场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日用化学品、农副海产品深加工为方向,建设主要面向俄、朝市场的轻工产业集群;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依托,建设循环产业集群。
御风起航鸿途远,乘势扬帆天地宽。抓住机遇,只争朝夕,当又一个春天即将来临,我省各重大开放合作平台,宛如一艘艘鼓满风帆的船舰,在长吉图战略的新起点上,开足马力,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