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英文缩写为CPI,反映一定时期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我国统计的商品和服务项目,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8个大类。
成本上升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各类资源性产品价格不断升高,并引起劳动力、土地等价格相应上涨,而这些生产要素是计入生产成本的,其价格上涨也最终体现到了商品价格中。
大宗商品
大宗商品,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主要包括三个类别:一是能源商品,如原油、煤炭等;二是基础原材料,如铁矿石、铜、铝、铅等;三是农副产品,如玉米、大豆、小麦、稻谷等。
输入性影响。当前,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不断扩大。其中,棉花等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较高,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会影响国内市场。例如,2011年2月25日,国际期货市场的大豆、棉花价格,一年内分别上涨了46.1%、126.4%,直接推升了国内相关商品价格。美国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国际大宗商品涨价趋势。
自然灾害影响。这两年,极端天气现象较多,从西南冬春连旱到中东部持续低温,从南方多次暴雨和台风到北方小麦主产区冬春连旱,长江中下游还先后遭遇干旱和洪涝,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给许多农产品生产带来很大困难,加剧了供需矛盾。
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大量印钞或者买入债券等方式,向银行体系注入一定数量的超额资金,目的是创造新的流动性。2010年11月初,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宣布8个月内购买6000亿美元的国债。此前曾推出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买了1.7万亿美元的资产。
流通环节影响。目前我国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正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山东、河北、河南三省蔬菜产量占全国产量近40%,海南反季节蔬菜有78%销到外地。这种区域结构变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也需要多环节、长距离的流通,势必增加成本。特别是自然灾害多发,增加了运输困难,推动了物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