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生猪养殖成本上升、猪肉价格长期低迷导致养猪量减少等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走访发现,今年以来,北京市场上的猪肉价格持续大幅攀升,白条猪平均批发价陡涨至12.25元/斤,猪肉的零售价蹿到20元/斤,均达到历史最高。部分老百姓面对猪肉价格一涨再涨表现出不满情绪,一些人认为食品价格涨得离谱了。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负责人刘通说,夏季本是猪肉销售的淡季,价格也是一年中最低的季节,但是今年猪肉价格一反常态不跌反涨。7月2日,该市场白条猪平均批发价是12.25元/斤,与去年同期的6.95元/斤,上涨了76.25%。平时一年中猪肉的销售旺季是春节前后,那时价格也最高,现在淡季猪肉的售价已高于旺季。
高昂的猪肉价格遏制了居民消费。记者观察到,有的顾客喃喃自语,太贵了!吃不起,不吃了。
北京市农业局畜牧处处长梅克义认为,造成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四方面:
第一,疫情原因。2010年底至2011年初,一些养猪场受当时流行的猪胃肠炎疾病的侵扰,母猪死亡率较高,仔猪的存活率下降,育成猪、育肥猪都有部分死亡,特别是当时出生的幼猪存活率下降,导致目前生猪出栏量下降,影响到猪肉价格。
第二,2010年生猪养殖赔钱,导致养殖量减少。2008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走低,去年这个时候是猪肉价格最低的时候,猪肉价与玉米价比低于5:1,养猪户普遍赔钱,挫伤了农户养猪的积极性,也导致今年生猪存栏量减少,猪肉价格自然上涨。
第三,饲料、人工、运输等养殖成本上升。猪饲料60%至70%的原料是玉米,玉米平均价格由去年0 .95元/公斤,涨到今年2 .2元/公斤;运输成本也在年年提高。据测算,目前养殖成本就达到了13元/公斤,而毛猪的收购价在18.5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