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从今年4月份起,将对外公布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项统计指标的环比数据。这四项统计指标是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最基础、最重要的指标。与同比数据相比,环比数据更灵敏,是分析短期经济趋势的有效工具,可以更早地发现经济运行的拐点。
据国家统计局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介绍,这是剔除季节因素的统计指标环比数据首次亮相,填补了我国统计方法制度的重要空白。
环比速度是相邻两个时期的对比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短期经济变化,是国际上公认的进行短期经济趋势分析的有效工具。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月度和季度数据只计算同比速度。同比速度便于计算,但是两个对比时期间隔较长,月度数据间隔11个月,季度数据间隔3个季度,不便于反映近期经济运行变动趋势。
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变化,加强和完善统计体系,丰富经济决策依据的重要举措,国家统计局从2009年初开始组织力量全面开展环比统计的研究工作,选定了开展环比统计的主要指标。经过2010年一年的内部试算,试算结果得到了有关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专家的普遍认可。
根据国际经验,环比数据一般需要进行季节调整,剔除季节因素的影响。季节因素是指时间序列在不同年份的某一时间段中,反复出现的周期性因素,例如四季交替、春节等节假日的影响。由于季节因素影响到相邻时间数据的可比性,环比统计通常需要通过季节调整模型对原始统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的环比数据是不剔除季节因素影响的。
此外,当时间序列加入最新的一个时期的数据后,以前月度或季度的环比数据也会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这是模型自动修正的结果。通常情况下,环比统计数据的波动幅度大于同比统计数据的波动幅度。今后在发布当期环比数据时,国家统计局会通过网站发布自动修正的当年前期环比数据。
国家统计局目前正在积极推动各主要指标的月度、季度统计制度改革,为科学计算环比数据提供高质量的分月、分季数据。另一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季节调整模型和软件。
来源:人民网 编辑:段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