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企业:今年两次打赢反倾销官司
今年4月21日,国家商务部发布终裁公告,决定自4月22日起,对原产于美国和欧盟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这意味着2010年3月,由湖北省烽火藤仓光纤科技公司联手江苏法尔胜等5家企业向美国和欧盟发起的反倾销官司胜诉。
时下,我国光纤通信行业发展迅速,光纤作为通信传播的媒介,经历了数次产品的更新换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是光纤诸多产品中的一种,是当今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光纤,其具有内部损耗低、带宽大、易于升级扩容和成本低的优点,能广泛应用于高速率、长距离传输,如长途通信、有线电视等网络。
鉴于我国光纤通信行业的迅速发展,美、欧、日、韩等经济体光纤制造企业纷纷进入我国竞争市场,然而其中部分企业因涉嫌低价倾销,引起我国企业投诉。
据商务部门公布的数据来看,美国对我国出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的数量,2006年为155.51万芯公里,2007年下降到了152.78万芯公里,但2008年猛增至371.28万芯公里,比2007年增长了 143.01%,到2009年,美国对我国出口数量更是猛增到1388.06万芯公里,比上一年增长了273.86%。
美国对我国出口猛增的另一面,是我国进口美国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据统计,2006年我国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的进口价格为96元/芯公里,到了2007年降为86.99元/芯公里,2008年为73.31元/芯公里,2009年为68.71元/芯公里。美欧产品的低价导致国内厂家同类产品价格由2006年的72.13元 /芯公里降到 2009年的66.25元/芯公里,市场占有率则从 2006年的 40.49%降到2009年的34.63%。商务部门认定,国外产品的低价与我国企业受到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裁定为美欧对我国倾销成立。
商务部门决定,从今年4月21日起,对美国公司征收4.7%到18.6%的反倾销税率,对欧盟公司征收12.9%到29.1%的反倾销税率。
记者了解到,这是今年以来湖北省光纤企业第二次打赢反倾销官司。今年1月1日,商务部发布终裁,对来自日本和韩国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进行复审调查,决定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发起方长飞光纤、烽火藤仓光纤科技公司有效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武钢:积极迎战低价倾销
2010年4月10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对来自美国和俄罗斯的进口“取向性硅电钢”所展开的反倾销调查做出终裁,认定原产于这两国的取向性硅电钢存在倾销,中国国内企业受到损害。该年4月11日起,对来自这两国的产品实施反倾销税。
据了解,取向性硅电钢是一种具有优良软磁性能的含碳量极低的硅铁软磁合金,科技含量很高,号称“冶金产品中的工艺品”,主要用于变压器、大型电机、互感器等领域。
据业内人士介绍,取向性硅电钢的需求量大体上与发电量成正比。时下,我国电力设备行业发展迅速,这为取向性硅电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据统计,我国取向性硅电钢市场年需求总量约为75万吨到80万吨,平均正常售价在21500元/吨左右。我国国产取向性硅电钢总销量达到55万吨,国内市场份额占有率约68.80%,其余的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进口。
然而,就是这样一块市场,引得世界各路厂商觊觎。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由于国外市场取向性硅电钢的需求已经放缓甚至萎缩,这导致国外企业纷纷把视角放到了国内,有的则采取了不公平的竞争方式。
据商务部门的相关调查显示,俄罗斯等国企业纷纷以低于我国国内厂商1000—2000元左右的价格对中国市场进行扩张,造成我国取向性硅电钢市场价格在2010年时滑到了16000元/吨,比2008年国内最高市场价格下跌近70%。武钢等国内主要企业该品类产品经营纷纷出现亏损,市场占有率也出现萎缩局面。
鉴于这种局面,由于相关方面正在打官司,武钢方面不便多言。但相关负责人表示,会积极应对倾销行为,目前拟向商务部等有关部门提交期中复审申请材料,希望商务部重新审定自俄罗斯进口取向性硅电钢的倾销幅度,以便采取新的反倾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