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铁贸易摩擦成湖北省外贸重灾区(图文无关)
外贸市场可谓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日前,湖北省商务厅发布今年上半年湖北省外贸摩擦情况说明,说明显示,今年上半年湖北省外贸摩擦案件发生数与去年同期虽不相上下,但是外贸摩擦案值却大幅度攀升。面对空前复杂的外贸局面,湖北省一些出口企业坚持抗辩,在反倾销、反补贴的诉讼中取得胜利,还有企业主动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它们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今年上半年:湖北省外贸摩擦值飙升
截至今年,孙志(化名)做钢材的进出口贸易已经整整6年了。他所做的钢材出口东南亚、西亚、西欧等近20多个国家,每年经手的钢材交易额达数千万人民币之巨。然而,谈起近几年和外国人做生意,孙志颇有感叹,“先是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出口受到很大影响,后来的一年多,市场一直比较疲软,直到最近半年才好一点。但是,现在很多进口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钢材这类出口货物的限制越来越多,生意不好做。”孙志说。
孙志的这种感觉,在今年上半年湖北省的外贸“成绩单”上体现了出来。湖北省商务厅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湖北省外贸摩擦案一共发生了10起,其中反倾销案件8起,反补贴案件2起,涉案商品金额达到近6千万美元,而2009年全年涉案商品金额只有2800多万美元,两年间增长了114%。在这些外贸摩擦案中,钢铁产品案值达到了4624.7万美元,占到了今年上半年湖北省所遭遇到的外贸摩擦涉案值的84%。
对此,湖北省商务厅进出口公平贸易处处长王桂生引用了这样一句话:“中国是连续16年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连续5年遭受反补贴最多的国家。”湖北省外贸遇到的大环境由此可见一斑。
小小螺丝:成中国诉欧盟第一案
今年7月15日,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发布中国起诉欧盟对华“碳钢紧固件”反倾销措施案的裁决报告,裁定欧盟针对中国螺丝、螺母、螺栓等碳钢紧固件实施的反倾销措施,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
据了解,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螺钉、螺栓及螺母生产国,欧盟是其最大的客户,2007年中国出口至欧盟的各类螺钉产品总值 5.75亿欧元。2009年1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对来自中国的螺丝钉和螺栓加征为期5年、最高额达87%的惩罚性关税,这给我国近1700家紧固件企业造成了影响,行业内估计每年因此会损失4亿欧元的外汇收入,同时将丧失80万个就业岗位。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有许多宁波、温州的紧固件企业纷纷在汉设厂或是寻找合作伙伴,因此,欧盟的反倾销措施对他们有不小的影响。
马经理的平日工作主要在宁波,但他很大一部分订单都交给了武汉东西湖的一家企业生产。马经理表示:“2009年欧盟对我国的紧固件开出87%的惩罚性关税后,这给我国紧固件生产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为一般情况下,紧固件企业的利润空间为8%到12%,如果被征收高额关税后,企业不但很难赚钱,还有可能会赔3%到5%。”
鉴于这种情况,马经理一方面开始积极开拓内销市场;另一方面尽量开发原本陌生的美国市场。
但不是所有的生产企业都那么容易开发新市场。2009年7月31日,中国将欧盟“不合理”的有关立法及反倾销措施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这是中国在世贸组织起诉欧盟的第一案。
最后,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取证,2010年12月3日,世贸组织专家组发布裁决报告,支持中国在单独税率问题上的全部主张及紧固件反倾销措施方面的部分主张。2011年3月25日,欧方提出上诉。3月30日,中方就未获专家组支持的问题另行提出上诉。2011年7月15日,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发布裁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