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县移民安置点,其徽式村部雄伟壮观。
有房才有家,有家才能安心生活。移民新村建设,是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南阳市第二批移民新村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移民新村建设扫尾工作,是碎活,是慢活,是细活,也是最见真情的活。近日,记者深入社旗、唐河、邓州等相关县市,对如何做好新村扫尾工作进行了深入采访。
社旗:整合力量 集中进行扫尾
烈日炎炎,尘土飞扬。社旗县饶良镇曹庄移民安置点上,300多名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抢做地坪、安装门窗和水电等扫尾工作。饶良镇党委书记李贺峰戴着草帽、卷着裤腿,在现场指挥协调,汗湿的白衬衫已成灰色。
这些天,该安置点施工人员一下子增加了近200人,工程建设以往常两倍的速度迅速推进。李贺峰介绍,社旗县整合县内施工力量,抢进度、赶工期,对移民安置点进行全面扫尾。
饶良镇共有曹庄、刘岗两个安置点,安置移民407户1655人,占社旗县第二批移民安置总任务的4成。由于安置点距离集镇较远,且路况不太好,建设相对滞后。搬迁时间刻不容缓,为了确保按期搬迁,社旗县要求县城非重点项目建设工地全部停工,施工人员都支援新村扫尾;同时,县、乡镇主要领导现场办公,坐场指挥,扫除一切施工障碍。
“新村扫尾工作是慢工出细活,看似临近尾声,实则繁杂细琐,要投入真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李贺峰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说,“细节决定成败啊,我们要让移民搬到新家后,看哪儿都顺眼。”
顺眼,可不是简单说说而已。为此,饶良镇党委、政府下了一番大功夫。多方统筹资金,实行日表外运作,对施工企业紧额、急零可用款日清日结,保障工程进度;组织全镇17个行政村出动专业队,对院内引路,散水、场地清理等技术含量不高的施工环节进行集中突破,粗活做细。
移民代表王保彬长期都在施工地监督,是个老代表,当记者问他名字中的“保”是哪个字时,他幽默地说:“一人一呆。” 其实,他人一点儿也不呆,而且非常精明。他说自己要对移民乡亲负责,所以对施工质量很是挑剔,但他却对大家冒酷暑战高温、保质量保进度建设新村很感动。“集全县力量来帮助我们建房扫尾,这让我感受到了社旗人的真诚和温暖,搬来后我们一定能够生活得更好。”王保彬对新房新家新生活充满信心。
唐河:创新理念 打造园林式新村
新徽派建筑、村部红色围栏、村前小桥流水、步行街、假山……
走进唐河县桐寨铺镇唐岗移民安置点,记者眼前一亮,如在画中行。
唐岗移民安置点共接纳淅川县滔河乡梁庄村移民272户1099人,是长江委设计的省创新安置点之一。该安置点于去年12月18日开工建设,比唐河县其他安置点晚开工两个月。目前,该安置点正在进行铺设人行道、点内绿化等扫尾工作,计划于8月7日进行搬迁。
“自从唐岗安置点被确定为创新点后,我们经过多次考察和研究,拟把新村打造成为唐河县园林式新农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标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正在督导的唐河县政府党组成员刘道贵告诉记者。
为了把该村打造成示范新农村,唐河县创新理念,在设计上,邀请长江委设计院专家,共同到湖南、江西、安徽等地考察,最终把徽派建筑的美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新徽派建筑。
“降低徽派建筑风火墙的高度,结合新农村的实用性,物美价廉,美丽大方。”唐河县移民指挥部规划建设组组长李广谈起这个创新之作,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绿化面积大又是该村的一大亮点。在唐岗新村,种植了大量的香樟和雪松,以及许多名贵的花草,绿化面积与其他移民新村相比要超出1/3还多。另外,村中间修一条长427、宽16米的步行街,街两侧人行道和主路面均用面包彩砖铺设,中间设有路心花坛。“我们选择的绿化设计单位是通过全国性招标的,规格相当高。”唐河县桐寨铺镇镇长张红岩说。
高标准的排污系统也是唐岗新村的一个特色。该村的排污系统将按照国家二级标准建设。
“对接时,乡亲们还接受不了,现在是越看越漂亮,大家都盼着赶紧搬到这个漂亮的新家来。”移民代表梁玉录难掩喜悦之情。
邓州:科学施工 有序推进扫尾
邓州市裴营乡承接淅川县香花镇刘楼村移民660户2889人的安置任务,安置在青冢和集镇两个点,任务较重。目前,两个安置点房屋已经全部封顶。
“青砖屋顶,白色墙体,很有江南水乡的风格。”裴营乡乡长刘小莉笑着介绍,新村的门窗水电安装、地面处理等附属施工项目都已完工,道路、村部、学校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也全部竣工,现在就剩下供排水、有线电视、通信线路、路灯等扫尾工作了,7月20日前就可以交付使用。工程进度这么快,主要得益于邓州市科学组织施工的结果。
为加快进度,邓州要求乡镇主要领导长期驻扎在移民安置点,对建设质量、工程进度、施工安全进行现场指挥;科学统筹合理安排标段和施工企业,定期观摩评比,严格惩罚;组织协调房建、公益设施、主次干道、企业内部各工种之间进行科学交叉作业,利用最短的时间,达到工程效率最大化。
在保进度的同时,邓州市也严把质量关,组织移民代表、工程质检人员、监理和乡镇指挥部成员对工程进行监管,建设主管部门、设计单位、移民代表共同验收工程质量。
“房子质量真是没得说,进度也快。才4个多月,新村建设已进入扫尾阶段了。”邓州市穰东镇移民安置点移民代表李甲志说。
穰东镇移民安置点接纳淅川县香花镇北王营村移民849人,直到今年3月9日才动工建设,是邓州市对接最晚、招标最晚、开工最晚的移民点。针对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实际情况,该镇科学组织施工,设立了9个标段,最小标段只有19人,便于管理。整个工程设立样板标,每个标段设立样板房,以点带面,树立标杆。
“谁都想成为标杆,还能奖钱,落后多丢人啊,后两名要罚款。”五标段项目经理梁文斌说。建设工程中,该安置点开展劳动竞赛,在工程每个节点进行创先争优,重奖重罚,极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科学施工,该移民安置点最终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顺利进入了扫尾阶段,“行百里者半九十。”穰东镇党委副书记王文玺说,“在扫尾工作中,我们要更严更细更用心,精心准备每个细节,全面完成好新村建设任务。”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记者 生俊东 通讯员 马涛) 编辑:孙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