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在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大刘镇财政所“三资”管理办公室看到,该镇23个行政村所入账的每一笔支出票据上,都盖有一枚“某村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公章。“可不要小看了这枚章,没有它,村干部哪怕是花了一分钱,我们都不会给入账”该镇财政所负责人告诉记者。近两年来,源汇区大胆创新农村基层廉政建设模式,在农村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实行了村两委“双述双评”制度。“三架马车”的高效运转,提升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水平,实现了“村务大事村民知情,村务决策村民论定,村务管理村民参与,村务工作村民监督。”
村务监督督出和谐
该区109个行政村全部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其组成人员采用群众无记名投票和差额选举的办法民主选举产生。被群众称为“村纪委”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权力越大,群众的利益就越能得到保证,为此,源汇区对村监委会的权利进行了明晰,监委会成员有权列席村“两委”会议;有权对不符合制度规定的“两委”决定提出废止建议;有权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三资”的管理、处置进行监督;有权对三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认为不合格的村干部向上级提出罢免建议。“我们村务监督委员也不是专和村干部唱‘对台戏’的角色”,湾赵村监委会主任赵彦良说。今年年初,一企业在该村租地建奶牛养殖基地,一亩地租金700元。但不知从那里传出一条消息,说实际租金是730元,其中30元流进了村干部的“腰包”。村干部解释不清,心里也感到“窝火”。赵彦良带着监委会另外两名成员找到这家企业,查看了企业租赁土地的账目支出情况,回村后,及时通过村里的“党务政务公开栏”向群众澄清了流言,消除了干群间的隔膜。截至目前,该区监委会共列席村两委会议2000多次,监督村级决策2000多起,向村“两委”提出建议和意见1980多条,帮助村干部化解历史遗留矛盾3920多起,参与村集体投标125起,审核财务600余次,否决不规范票据790张。
“三资”管理管出清白
针对农民群众普遍关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问题,源汇区以乡镇财政所为依托成立“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强化“三资”监管力度。通过“清产、核资、清理、审核和公示”,摸清各村集体家底,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村财民理、乡镇监管、会计电算化管理、村级定期向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报账等制度,全面监督村级“三资”的使用、投资、承包、租赁等过程,规范村两委经济行为,做到钱、财、物三相符,账、据、表、册四一致。钱来得明白,花得也清楚,村民们对村“两委”干部花钱也更加信任了。截至目前,“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共规范、审批各项支出3276笔719万元,拒绝不合理开支433次143万元,为村级节约资金240多万元。
“双述双评”评出明白
“镇里的垃圾中转站离咱村这么近,垃圾为啥不拉过去,而要倒在路边的坑里头?希望你们尽快采取措施。”“垃圾不是已经拉过去吗?”“没拉,你不信,咱们现在就到现场看看”“好,一会儿散会我就督促咱村的专职保洁员将垃圾清运到中转站”。这是7月28日笔者在阴阳赵镇程庄村上半年“双述双评”会议上看到的一幕。“发难”的是该村二组村民王喜言,接受质询的是该村支部书记李建国。在该村当天举行的“双述双评”会议上,村“两委”班子成员轮流向群众汇报半年来的工作情况,对群众关注的垃圾处理、变压器改造等问题进行解答,群众以不记名投票并当场公开唱票的方式对村干部进行了评议。源汇区以行政村为单位,每半年组织村级干部召开一次“双述双评”大会,村“两委”成员将领导班子和个人半年履职情况和廉洁自律情况向村民代表、党员代表进行述职述廉,并接受群众民主评议。为确保制度落实,该区对“双述双评”的内容提出十项详细要求,明确了参会人员的七个层面,并对述职述廉、民主测评、反馈公示和考核运用等四项程序作出严格规定。“双述双评”制度实行以来,全区109个行政村共开展“双述双评”活动630余次,780多名村级干部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3800多个,群众评议优秀率达83.6%。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记者 常城 通讯员 尤亚辉) 编辑:孙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