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9日,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清风岭移民新村锣鼓喧天、彩旗飘扬,淅川县大石桥乡清风岭村党支部书记马国祥带领全村211户852名乡亲,顺利搬到这里,开始新的生活。
然而,顺利搬迁的背后,是马国祥千辛万苦的奔波、千言万语的说服。
因为移民工作,差点儿被砍、中风倒下、常常被人误解……
至今,这位1972年一参加工作就开始与移民打交道的“移民工作通”,经历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
“被砍书记”:“我只愿移民过得好”
“马国祥!你给我出来!” 2011年5月18日中午,一患有间歇性癫痫症的村民在马国祥家门外恶狠狠地叫嚷着。当时,他正犯病,腰里别着一把明晃晃的菜刀,一个飞腿下去竟把大门踹开了。
要砍马国祥的村民家住172米线上,属于淹地不淹房的类型。当初他不愿外迁,后来又想迁走,以至于报名较晚。由于情况特殊,马国祥和村干部们连夜整理材料向上汇报,但通过逐级审核需要一定时间。该村民就认为是老马不想让他当移民,就几次三番到马国祥家大吵大闹,恰逢这天他犯病,惨剧眼看就要发生。
马国祥的妻子吓傻了,本能地拿起扫帚朝该村民打去,不料一巴掌被他打到在地。闻讯赶来的邻居马国真、马增仁,夺下他的菜刀,奋力将他制服。
马国祥的子女也第一时间赶来,看到年迈体弱的父母被推倒在地,儿子捋起袖子要替父母出气。“住手!”马国祥厉声呵退子女。
“这书记咱不干了。”妻子拉着马国祥的衣服哭着不停地说。
当天下午,看到赶来的大石桥乡党委书记罗建伟,马国祥含着眼泪说:“为了全村的移民工作,我不会就此撂挑子。”老马的妻子早已泣不成声……
在清风岭移民欢迎仪式上,马国祥代表乡亲们从副市长崔军手中领回新家钥匙,他告诉记者:“看到乡亲们顺利入住新家,只要移民过得好,我受啥委屈都不为过。”这位一米八的汉子留下了眼泪。
实干书记:“再重的担子也要挑起来”
清风岭村位于大石桥乡政府西1公里处,地处街边、路边、河边,全村1586人,是一个移民半迁村,也曾经是一个移民老大难村。
马国祥高中毕业后刚到大石桥乡政府上班,就赶上了丹江口库区初期移民,在与移民打交道的过程中,他成了一位经验丰富的“移民工作通”。
鉴于清风岭村情复杂,2009年8月,大石桥乡党委政府安排马国祥回村当村支部书记。58岁的马国祥不顾年老体弱,毅然挑起重担,他说:“组织上找我干,是对我的信任,再重的担子也要挑起来。”
清风岭村是部分搬迁,移民工作繁重复杂。
2010年2月,马国祥操劳过度,高血压犯了,刚手术不久的面部神经再次受到损害,嘴巴歪向一边,但他仍坚持到安置地对接。
罗建伟担心他病情加重,多次要求他养好病再工作。可他却说:“我是代表着移民乡亲的,就是拼了老命,我也要对得起乡亲们。”
如今,新村一排排房屋整齐漂亮,“这房子质量确实很好。”刚刚搬进新家的张清伟高兴地说。
好质量的背后是马国祥日夜操心的结果。为了让移民群众住上放心房,马国祥先后到新村建设工地去了53次,每次都是早上4点多走,夜里十一二点才赶回来。在工地上,他详细查看房屋建设质量,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临走前还再三叮嘱在场监督的移民代表,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决不能不讲原则,对房屋建设质量问题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无情书记”:“若给你开后门,党纪国法不容”
清风岭村临近公路边,群众收入高,加上故土难迁的心理,一开始,一些人听说要搬迁,思想上怎么也转不过弯儿。
马国祥就逐个家庭做工作,磨破嘴皮向移民群众讲政策。随后,他又自掏腰包组织群众去安置点考察。直到最后,大家由“不愿搬”变成了“争着搬”。而由此带来了新的矛盾,许多人都想成为移民,核定移民人口成为摆在马国祥面前的又一道门槛。
马秀娃是马国祥的姑姑,她们一家人居住在淹没线上,不在移民人口登记之列。
打小,马秀娃就非常疼爱这个侄子,她希望马国祥能够给自己开个后门,把她一家人登记为移民。马国祥深情地说:“您过去对侄子的恩情我一点儿也没忘记,但移民身份登记国家有政策规定,我必须按政策办事。若给你开了后门,党纪国法不容,群众也会戳我们脊梁骨的。”一番话说得姑姑含怒离去。
“心系百姓的人,百姓心里也有他”。马国祥,这位普普通通的基层移民干部,牢记党的宗旨,胸中装着大局,把他的一腔赤诚之心无私献给了广大移民乡亲,向党和移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记者 生俊东 通讯员 马涛 夏季风)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