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中地区>河南>河南新闻
南水北调淹没区发现罕见墓群 出土珍贵文物数百件
2011-03-31 15:38:08      来源:河南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3月30日,记者从淅川县文物局获悉,一处涉及秦、西汉、东汉、明清时期的大型墓群——全寨子墓群,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淹没区淅川县盛湾镇被发现。该墓群Ⅰ、Ⅱ探区日前已发掘完毕,共清理包括4座秦墓在内的各类遗迹60多处,出土玉器、铜器、铁器等珍贵文物数百件。

全寨子墓群位于淅川县盛湾镇河扒村,丹江口库区南岸的台地上,分布范围长约1500米,宽约1000米。墓葬主要分布在两个南北走向的土梁上,分布密集区域约为7000平方米。

省文研所与南阳市文研所对该墓进行勘探发掘,截至目前,该墓群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Ⅰ、Ⅱ探区已发掘完毕,共清理包括4座秦墓在内的各类遗迹60多处。其中,二里头时期灰坑1座,汉代沟1条,秦墓4座,西汉墓41座,东汉墓10座,明墓7座,出土玉器、铜器、铁器等珍贵文物数百件。这些文物中,7件铜器(铜方壶、铜蒜头壶、铜鼎、铜带钩、铜铃、铜簪)及一件玉璧极为珍贵。

据介绍,全寨子墓群涉及朝代多,分布密集,年代跨度大,且墓葬形制、器物组合明确,这在国内墓葬中比较少见,秦墓的发现意义重大。战国、秦汉时期的墓葬在同一墓地发现,为研究战国时期向秦汉时期的过渡,研究丹江流域古代的风俗习惯、丧葬制度和墓葬形制的演变等,提供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实物资料。

据了解,目前该墓群Ⅲ探区已开始考古发掘。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于姝楠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镜头] 68岁的黄耀军是广东省增城市小楼镇江坳村的低保户,镇上安排他在当地一家旅游公司看大门,月收入800多元,加上政府每月给他发放的低保400多元,日子还算过得去。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详细
点击排行
  北京等地菠菜中检出碘131 抽检结果远低于国家标准
国务院各部门公布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