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偃师加快“福民强市、再铸辉煌”的关键一年。偃师市委、市政府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河南省和洛阳市的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福民强市”为目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环境创优年”为载体,坚持“四个重在”,强化“引领意识”,紧抓洛阳市挥师东进、推进洛偃一体化机遇,加快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产业兴市、产城融合、“三化”协调发展,再造一个新偃师,再铸偃师新的辉煌。这是记者在洛阳“两会”期间专访中共偃师市市委书记尚英照时他说的一番话,今后他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换”,打好转换观念攻坚战。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具体树立三个意识:要树立“福民强市”意识。以“群众满意第一”为底线、红线,解决好群众“出行、就业、上学、看病、住房、社保、养老”等事关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以“确保不出大问题”为目标,切实做好信访稳定、平安建设、安全生产工作,保持全市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化人居环境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重点抓好洛河滨河公园一期绿化、亮化工作,启动洛河滨河公园二期、中州渠整治改造和夹河滩涝洼渠整治改造工程,积极开展伊河、洛河上游大堤的综合整治改造,规划建设偃师至洛阳两河三岸文化生态带,搞好伊洛河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加大伊洛河水质治理和城市周边电厂等粉尘排放企业的治理,力争尽快使偃师重现“蓝天碧水”形象;按照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作的要求,加快洛偃快速通道两侧各1000米和北环路、连霍高速杨庄连线等通道两侧绿化及首阳山森林公园二期工程3800亩的绿化,打造偃师生态休闲亮点;要树立引领意识。紧紧抓住洛阳市挥师东进、加快洛偃一体化的机遇,全面对接、积极推进、主动融入,推进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支柱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实现产业兴市、产城融合、“三化”协调发展,确保偃师各项指标不低于洛阳市平均水平,并力争在平均水平以上、高于各县(区)平均水平,尽快进入全省前十五名、前十名要树立中心意识。强化偃师在洛阳带状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抢抓郑洛一体化机遇,充分发挥桥头堡、先锋的作用,按照“文化为魂、山水为韵、牡丹为媒”的思路,促进产城融合,推进城市建设,全面对接洛阳、融入洛阳,加快洛阳—偃师—巩义一体化,助力郑洛一体化。
“干”,打好实干实效攻坚战。
大干苦干,求实求效,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坚持从资金使用、干部配备、政策支持等方面向招商引资工作倾斜,保持招商工作强攻态势;充分发挥“一室九局”的作用,力争今年每月至少组织一场招商活动,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引进项目数量和资金总额保持洛阳市前列。二要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偃师“两山、两水、一夹滩”的特点,加快建设“山水园林文化生态城市”。重点抓好总投资超20亿元的城市南环(洛偃快速)、西环(连霍高速杨庄引线南延)、东环(连霍高速偃师东出入口)、北环(环城北路)“四环线”建设,实施伊洛大道、商都路东延、华夏路东延、太学路东延、东明路、文化路南北改扩建等一批道路工程建设,推动城市东伸、南延、西接。同时,加快新区建设和21个城中村、城郊村及旧城改造步伐,推进中成皇家花园、亚新橄榄城等高档商务住宅建设,启动新区行政中心建设,确保今年新区超100幢高层开工建设,年底前50幢高层封顶。同时,按照“大偃师”、“大洛阳”城市标准,严格各乡镇(区)规划管理,推进镇区改造、镇中村改造、合村并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确保每个乡镇每年至少开工建设2个不低于100亩的新型社区、改造1—2条镇区道路。三要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实施好“两区带四园”工程,即抓好7.1平方公里的岳滩省级产业集聚区和16.4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建设,带动顾县、高龙、首阳山、邙岭等乡镇的特色园区建设。特别是狠抓岳滩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继续强力推进 “5211”工程(即5条路、2座桥、1个污水处理厂、1个自来水厂),确保如期完成各项施工任务;加快“三个现成”(现成的土地、现成的标准化厂房、现成的项目)招商工作,促进大阳三期、大运工业园、广西南益、广州五羊、珠峰发动机、川渝精工等10个重点摩托车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或竣工,增强集聚区经济实力;启动洛河南岸3000亩商住用地规划和60米宽洛河南大堤绿化、30米宽滨河大道建设,开工占地300亩的中侨公司沿河商住开发项目,加速产城融合发展。
“转”,打好经济转型攻坚战。
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福民强市的重要途径。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积极发展铝精深加工、无铁芯节能电机、电子显示和LED照明产业,推进电硅一体化发展。二要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投资8亿元的上海国际商贸城综合体项目建设,推进投资3亿元的新区五星级酒店项目建设,提升我市商贸、餐饮服务业水平。依托陇海线、310国道、连霍高速、207国道在境内交汇形成的交通枢纽优势,在首阳山、顾县、高龙等地规划建设服务二产、服务洛阳的大型现代化物流园区。三要着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在完善已引进成立的6家融资机构运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组建村镇银行和农商行,确保3月初哈尔滨银行在偃师设立的村镇银行如期开业。四要不断壮大文化产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推进7平方公里的玄奘文化产业园开发步伐,逐步把玄奘文化产业园打造成休闲之都、佛文化之都。启动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65亩的邱氏河南堂文化园项目建设,确保今年有明显的形象。五要全力推进企业上市。抓住不久前通达公司股票成功上市发行的机遇,再选择一批优质企业,加强引导扶持,鼓励上市发展,力争年内培育3—5家上市后备企业,促成一批企业在区域性产权交易所上市。
“提”,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
工业方面,着重做大做强三轮摩托车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两大财源产业,确保1—2年内,将三轮摩托车打造成为年产能200万辆以上、产值突破100亿元、税收超亿元财源型产业;加强与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加快建设投资70亿元的上海超日科技园区,积极实施投资120亿元的万年硅业科技园、投资50亿元的高龙太阳能光伏产业园以及中岳公司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确保“十二五”末偃师多晶硅年产量超2万吨,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年产能达到200KW以上,形成2—3家产值超百亿元企业、2—3家上市企业,拉动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产值超500亿元。同时,继续按照“支大、扶优、培高”的思路,对制鞋、针纺、电线电缆、石化管件、耐火材料等传统产业,通过加快科技创新、提高技术装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集群集聚发展等措施,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打造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布胶鞋生产基地、针纺产业基地、电线电缆产业基地、石化管件产业基地。农业方面,抢抓中央1号文件政策机遇,大力争取上级资金项目,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以众品公司、六和慧泉公司为带动,大力发展奶牛、生猪、肉鸡生产,扩大畜牧业规模;围绕发展休闲生态旅游观光产业,大力发展葡萄采摘、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等特色种植业,逐步形成万亩葡萄采摘园、万亩花木产业园,提高农业附加值。今年,全市力争新增鲜食葡萄2000亩、牡丹等花卉苗木1000亩,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1个、无公害农产品2个。
“创”,打好环境创优攻坚战。
大力优化政务环境,以企业、服务对象和群众“三满意”为检验标准,进一步提高党政机关运转效率;弘扬“三讲”精神,认真查处机关干部中“庸、懒、散、软”四种顽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服务保障。大力优化企业周边环境,坚决打击干扰破坏企业(项目)发展环境的行为。大力优化社会治安环境,对“黑、恶、霸、痞”行为大张旗鼓、理直气壮、“稳、准、狠”地进行打击。大力优化生活卫生环境,不断掀起城乡环境整治活动的高潮,彻底改变城乡“脏、乱、差”现象。
“改”,打好改革改制攻坚战。
深入开展“改制攻坚年”活动,按政、企分开的要求,对具备企业化经营条件的事业单位进行改制转企,同时加快市属国有企业和市直单位下属带有国有资产性质的集体企业的改制,确保全市完成企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年底前全市企事业单位改制工作大头落地。
他们在洛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偃师市市委、市政府一班人,一定会带领全市广大干群振奋精神,砥砺进取,求实创新,加快福民强市步伐,再造一个新偃师,再铸偃师新的辉煌。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记者张雷龙)编辑: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