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的信念让他一次次书写奇迹
支撑朱传波成功的,除了他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韧劲与拼劲,还有一股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坚定信念。
他常说:“共产党员要一心为公,只要有一颗公心,有团结的领导班子,有职工的支持,就能克服任何困难去创造奇迹。”他无私———以自己的名义向堂叔借款380万元,用于扩容改造老虎岭水库的主供水管网……
有公司出200万元年薪请他,他不走,他说不是钱的问题,钱要那么多干什么,我只想让职工过上好日子。
他肯干———在老虎岭水库主供水管网改造期间,朱传波起早贪黑与职工们一起奋战在一线,用112天完成了180天工期的施工量;在罗伞岭的开发中,他背着一条胶管和一袋透析,用双脚一寸一寸量遍了罗伞岭的土地,办下了土地证;在北湖管网堵漏工作中,他与职工昼夜奋战,为水管所每月挽回10万元损失。
他实诚———1998年以来,峙村河水管所共欠施工方80多万元工程款,了解情况后,朱传波决定把多年的旧债还上。他说:“水厂正常生产经营8年了,工程款还拖欠施工方,实在说不过去。”
他的无私、肯干、实诚,将原来水管所“一盘散沙”的状态拧成了“一股绳”。
为了让这股“绳”发挥更大的作用,他于2006年实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人事体制改革,当时的改革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为水管所健康快速运转提供了人才的保障。
经过几年的试行,朱传波认为改革后的人事体制还存在不足之处,新一轮的改革思路又在他的脑海里酝酿。
2010年12月,经过深思熟虑,峙村河水管所第二轮人事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通过在单位内部对各部门各岗位大胆采取全员竞聘上岗的形式,定岗、定位、定员、定责,对单位先行的人事制度进行了深化改革。在改革下,几名合同工纷纷走上了站长、副厂长、副经理的职位。
改革后,从2011年开始,该水管所实行季度考察制度。职工们心目中形成了“能者上”的观念,大家在工作之余都开始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为了职工能更好地开展系统性学习,水管所请专家来给职工们上课,规范技能操作。还投入上万元购置了文学、人文、法律、业务、工程等各方面的书籍,加强阅览室的建设。
朱传波创新突破的脚步从未停下。在完成了管网改造、罗伞岭改造开发的任务后,朱传波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更高起点上思考峙村河水管所的可持续发展。他运用现代管理理念,改革管理模式,试图为南宁建立除邕江以外的第二水源。
一心为民的无私令他奋斗不止
北湖水管堵漏、老虎岭水库改管扩容、罗伞岭土地开发、人事体制改革……盘点朱传波上任峙村河水管所的改革,没有哪一件不是“硬骨头”,而这些“硬骨头”,都被他一一“啃”下来了。
“做每一件事,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但我坚信:只要怀着一颗公心,为了大家的利益,经得起考验,我就不怕。”朱传波说。
为官一任,为民一方。朱传波不止一次道出他的心愿,就是让职工过上好日子。
涓涓细流归大海,片片爱心载厚德。多年来,朱传波把对职工的情与爱倾注在一件件让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中。说起朱传波,职工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讲不完的故事。
在峙村河水管所,朱传波把职工当成自己的亲人,对每位职工情况了然于胸,关爱如丝情深动人。职工黄清源家里有困难急需4万元,他跟朋友借了4万元,解了黄清源的燃眉之急;职工赖福添的父亲长年卧病在床,朱传波多次前往探望,并将水果和慰问金送到老人床前;职工李剑与妻子闹纠纷,朱传波充当“调解员”;每年的儿童节,他要组织员工的小孩一起过游园;天冷的时候他还惦记着职工家里的老小,为有老人的员工发放蚕丝被……职工们说:“有这样的领导,我们有福了!”
他不止心系职工,附近村民的行路难问题他也挂在心上。今年2月底,他又亲自带领职工,投工投劳自筹资金修补南宁至武鸣二级公路上泥泞坑洼的快环高速路口至峙村河水管所路段,缓解了水管所职工和附近出门出行难的问题。永宁村的村民对此感激不已,不少群众还自告奋勇投工投劳,为修路尽一份力。
“青山不墨千年画,流水无弦万古琴”,这句饱含意境的唐诗就挂在峙村河水管所进门的斜坡上,抬头便能看见。这句诗还有下半句“大爱无痕心神会,挚友无言一颗心”,这不正是朱传波一心为民、无私忘我的真实写照。
来源:南宁日报(记者 杨乐)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