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舞蹈,演绎少数民族背后的故事

2013-12-05 11:31:58 来源: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杨再清用芦笙演奏出跳跃的旋律。(芦笙是一种用许多竹管做成的中国乐器。)

“这得回溯到100多年前,那时我们的祖先从江西逃亡到这片荒野中求生。”他说:“是月亮给予我们指引,因为月亮,我们才能获得重生。我们部落的名字‘盖赖’就是重生的意思。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延续着在稻田前跳跺脚舞的传统,我们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祈祷丰收。”杨再清说,“不管男女老少,每个人都祭祀月亮。”

与牧笛颇为相似的芦笙为这支舞蹈演奏着主旋律。杨再清说:“芦笙响,脚板痒,就像触电一样。”据杨再清介绍,舞蹈直接取材于沿袭至今的民俗。最终《跺月亮》摘得了银奖。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会长冯双白说:“无论从舞蹈的节奏还是情感上来说,《跺月亮》都是所有民俗舞中最感染人的。”

尽管祭祀舞在荷花奖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来自云南省彝族聚居地——曲靖市的舞蹈《确哦确比》 也颇有看头,该舞蹈的名字意为“放声歌舞”。发现这一民族传统的编舞杨文龙说:“彝族的哲学与众不同。对他们来说,死亡并不意味着悲哀和伤痛。”

“他们说逝者都会去到世外桃源并开始新的生活。对彝族人来说,躯体的死去并不等于生命的终结。生命会在另一个地方继续,所以他们要庆祝另一段旅程的开始。这就是为什么彝族人对生老病死如此淡定,毫无悲伤可言。”

舞台上的舞者身着明亮的红色服装,手持大鼓欢快地跳跃。而在现实生活中,彝族人手拿着盆,轻轻拍打,身上还挂着两条毛巾用来驱赶苍蝇。杨再清说:“彝族人选择在参天大树下安放棺材,连续三天三夜绕着棺材跳舞聊天。”

如果没有背景的渲染,这支舞蹈充其量不过是一支伴有神秘语言的的普通舞蹈而已。“我们希望大家能了解并且尊重彝族人对待死亡的观点和态度。”杨再清说,“事实上,我们只有做了充分的工作,才能真正了解民族舞蹈的魅力”。

《太阳山》获得本次大赛金奖,该舞源自一个讲述傲慢的祖先将太阳射落的民族传奇。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贵州

 
 
 

焦点图片

北京执法人员对多处井底“蜗居地”封井

Cindy狂哭二度换爸爸 男神张亮遭遇女汉子表白

亮瞎了眼睛!妈妈再打我一次原图漫画曝光

男子骑电动车上高速被当场撞死

精彩热图

 
 

精彩热图

北京小吃插图本 “京味儿”十足惹人馋

上海再遭六级重度污染

“良心馄饨”十个只卖一元 “馄饨娭毑”摆摊只求聊天

揭秘空姐们的天上闺房 小伙伴彻底看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