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战书:切实解决好全省蓄水、用水、防水、节水、养水问题
今年以来,贵州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少2至6成,其中7月以来偏少4至9成,因旱受灾总人口达2027万人。在8月25日召开的全省抗旱和水利工作会议上,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总结了贵州水情的五个基本特点,即工程性缺水严重,干旱是第一灾害;农村城市、农业工业用水普遍紧缺,大量农村居民饮水困难尤为突出;旱灾为首,但洪涝灾害危害甚烈;一方面水资源短缺,一方面水浪费巨大;水土流失严重,涵养水源能力很差。栗战书要求,贵州在今后的水利工作上要着重解决蓄水、用水、防水、节水、养水问题,做好“五水”这篇大文章。
解决好蓄水问题,做到“三个加快”
目前贵州省遭受的这场旱灾是1951年有气象观测资料以来同期灾害影响面、受灾损失最大的旱灾。而事实上,贵州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106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793立方米,但由于工程性缺水严重,开发利用率仅为9.6%。
栗战书说,解决好“蓄水”问题,要做到“三个加快”。加快实施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和“滋黔”工程;加快建设“五小水利”工程,把雨水、溪水蓄起来;加快利用好空中水汽资源,通过人工降雨蓄水。并在解决干旱问题上保证地下水的科学节约,以增加可用水量为主要目标,加快构建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的水网体系。
完善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建设,解决“用水”问题
贵州经济以全国平均看,属于贫困省,贫困县多,农村水利设施少、落后,还没有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处境。但贵州农村人口多,收入来源途径单一,干旱对农民生活、生存影响大。同样,干旱对于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也较之其他西部省份更大。
解决农村用水问题,要和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发展经济,加快建设农村水利建设,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据介绍,贵州省将力争在未来5年里,使每个县城都有一座中型水库或几座重点小型水库供水工程,每个乡镇有稳定的水源工程,每个县城至少有一个备用水源可随时投入使用。以满足城乡居民用水为主要目标,根据民生需求和产业发展,合理布置水源工程,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