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延伸
闽江下游史前遗址调查
跨越四个设区市
“才开始调查半个月,几乎每天都有新收获。”福建博物院副院长、福建昙石山遗址博物馆馆长林恭务告诉记者,闽侯这处遗址,从现场采集到的陶片和石器来看,可以初步估计,距今已有4000年。
据了解,闽江下游流域史前遗址调查是我省启动的一项大型流域调查,5月30日启动,半个月以来,已经在闽侯等闽江支流新发现25处遗址,其中史前遗址22处。采集了大量的陶片、石器,还发现1件青铜矛的残件。
林恭务说,昙石山文化研究是福建史前海洋文化以及南岛语族起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但由于此前对闽江下游流域做的调查不够全面、详细,相关资料也尚未系统整理,目前我们已掌握的昙石山文化遗址数量尚不到十个。因此,在对昙石山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一直面临考古材料不足的问题,成为了研究的一个瓶颈。“本次调查就是要在闽江下游寻找更多遗址,新旧发现的遗址进行文化内涵分析与研究,构建闽江下游流域史前时代考古谱系。”林恭务说。
他说,调查以闽江下游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存为重点,兼及较晚期的先秦时代遗址遗存。本次调查区域跨南平、三明、宁德与福州四个设区市。“调查之前,考古队员都对该区域地形地貌进行地图研究。”林恭务说,古人在选择居住地点的时候,有一些规律,当时生活艰难,他们主要在有水源、食物相对丰富的地方生活,所以河水、溪流两岸低矮的山头,都有可能留下他们的足迹。
来源:东南网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