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政治难题,首要问题是明确政治难题的性质。对此,两岸的学者、政治人物有过很多看法,这是完全正常的。其中,胡锦涛在2008年12月31日发表的讲话中,对两岸关系的性质做了准确的只定。他说:“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末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因此,“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这一政策论述,准确只定了两岸关系的本质属性和政治定位,明确回答了为什么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彻底剥夺了形形色色的“台独”谬论的理论依据,旗帜鲜明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从而深刻揭示了两岸最终统一的历史必然。
既然两岸统一不涉及中国领土和主权的问题,就应当按照结束两岸的政治对立的定位,思考破解政治难题的方向,解决两岸问题。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事关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只有两岸在事关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问题上形成共识和一致立场,才能构筑政治互信的基石,从而为破解政治难题创造条件。
找准破解政治难题的办法
解政治难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各个领域的事项作出轻重缓急的安排。因此,要有正确的方法。这包括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方法不对,也难以奏效。
就思想方法而言,在解决两岸的政治问题时,要从实际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两岸的政治对立始自1949年,长达60多年之久,非短时间就能破解。因此,要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坚持以人为本,就要认真考虑到台湾同胞因为历史的原因形成的看法,要特别尊重人民愿望,特别要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只人士的意见,釆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奋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由两岸同胞共用,让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增进福祉。这是坚持以人为本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内容。
就工作方法而言,为了结束两岸的政治对立,就需要通过交流合作、协商谈判。实践证明,两岸各个领域的交流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也是密切两岸同胞交往、扩大共同利益的最好方式。两岸同胞都有要接触、要交流、要合作的民族感情和意愿。随着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化,才能增进感情融合、增加共同利益。
解决两岸关系中历史遗留的问题和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只能通过平等协商才能解决。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尚且可以通过协商谈判化解矛盾、解决争端、开展合作。两岸同胞都是一家人,更有理由做得更好。同时,只有通过两岸协商谈判,才能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只要不断深化互利互惠的两岸交流合作,不断推动两岸协商谈判,就一定能够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培植坚实的基础,开辟广阔的道路。
海协与海基会商谈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两会协商曾跌宕曲折,几起几落。在李登辉、陈水扁执政的十几年,两岸协商被迫中断,涉及两岸同胞福祉的重大事项迟迟不能得到妥善解决,两岸痛失通过协商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宝贵十年。直至2008年6月,中断了近十年的制度化协商得以恢复。两年4次协商,签署了12项协议,达成了2项共识。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揭开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的一页。
两会商谈的实践证明,两岸协商谈判不仅是推动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两岸关系政治基础的有效方式。通过协商谈判,在接触对话中增进双方瞭解,不断积累共识,才能减少分歧,循序渐进解决问题。两岸协商谈判不仅是平等协商、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双方增加感情融合、增加共同利益,加深相互了解、增进互信的有效方式,这是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重要途径和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
来源:台海网 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