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起,"百度百科"辞典中增加了一个新名词"化妆猪肉"。这一闻所未闻的新词汇,缘于近日重庆市九龙坡区一农贸市场内的事件:一名猪肉贩子往肉上涂抹白色粉末。令人意外和惊诧之余,市民和网友纷纷感叹:食品安全真是令人防不胜防!
农贸市场的神秘粉末
4月7日,重庆多位市民反映:九龙坡区冶金3村农贸市场内,有肉贩给猪肉涂抹一种可疑的白色粉末,抹过粉的肉看起来更新鲜。九龙坡区工商分局石坪桥工商所、九龙坡区公安分局石坪桥派出所等多部门立即赶赴现场,对该市场内该肉摊进行了调查。经查:经营者蒙家治当天凌晨从毛线沟屠场购进一头生猪,肉重126公斤,在摊位上分割成块后,将一种白色粉末涂抹在猪肉的表面,涂抹后的猪肉表面色泽较鲜艳,卖相好。工商执法人员暂扣待售的可疑猪肉120多公斤和不明白色粉末1瓶,并采样送检。
"昨天早晨7点多钟,我就看到他在抹这种白粉。"现场围观的市民中,有人反映该肉贩为猪肉抹粉的行为不止一次,"怪不得他卖的猪肉颜色特别新鲜,生意也好!"蒙家治在工商所做询问笔录时承认,共有120多公斤猪肉抹上了白色粉末,这样做是为了让肉保持新鲜,还有收敛水分的作用。据他交待,白色粉末为食用碱,是从杨家坪农贸市场买的,2元钱就可以买一斤粉末。他给猪肉抹这种粉末已经一年多了。蒙家治说:"我这是给猪肉化妆。如果我不抹的话,卖不完的肉第二天只有扔了。"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重庆站工作人员采用肉眼辨别、清水浸透的简易方法,初步分析认为:白色粉末可能是食用碱、工业碱或硼砂。究竟是什么?4月12日,该检测站得出结论:蒙家治在其销售的猪肉上涂抹的"白色粉末"为食用碱。目前,区工商分局已于对蒙家治立案调查,现该案正在调查处理当中。
"化妆猪肉"是一个新课题
据了解,食用碱并不是一种常用调味品,它只是一种食品疏松剂和肉类嫩化剂,能使干货原料迅速涨发,软化纤维,去除发面团的酸味,适当使用可为食品带来极佳的色、香、味、形,以增进人们的食欲。食物添加食用碱一是为口感,二是为易烂,三是为成色。但碱吃过多了,对胃肠道和呼吸系统具有强烈刺激作用,可使人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中毒症状。
在采访中,九龙坡区工商分局执法人员表示,他们首次遇到在猪肉上涂抹粉末的情况。食用碱通常在肉类腌制的过程中添加,目的是打碎肉类的粗纤维,但若添加剂量过大对人体有害。"化妆猪肉"的情况是否普遍存在?存在多长时间?目前均不清楚。
九龙坡副区长戎蓉介绍说,根据《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规定,"食用碱可作为酸度调节剂使用于小麦粉制品和糕点中"。根据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规定,"从事生猪产品销售、肉食品生产加工的单位和个人,销售、使用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生猪产品的,将没收尚未销售、使用的相关生猪产品以及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九龙坡工商分局有关人员表示,将按照上限对该肉贩进行处罚。事发后,九龙坡区工商分局立即对全区农贸市场开展拉网式检查,重点检查猪肉经营者是否在猪肉上使用添加剂。到目前为止,区工商分局共计检查农贸市场36个(含专卖店)、猪肉经营者760户、猪肉11万多公斤,未发现猪肉经营者在猪肉上使用添加剂的行为。
监管执法面临挑战
"化妆猪肉"事件在重庆传开后,记者在一家农贸市场看到,个别的消费者买猪时要问一句"有没有抹粉哦?"网友"妙韵可"说,猪肉居然还有这种名堂,真是防不胜防啊!
虽然后经检测机构认定,给猪肉化妆所使用的为食用碱,并非有毒有害物质,但此事暴露出的政策漏洞和法律空间,令人深思。
重庆市工商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处处长左勇告诉记者,《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规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以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生猪或者生猪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这意味着该物质应该是注入肌体内部并对质量有影响的,但这起案件中,肉贩使用涂抹方式加工猪肉,这种方式在法律上没有明确定。若说它质量不合格,也缺乏相关的标准。而食用碱这种添加剂,在有的食物中是允许添加的,其一定剂量在人体内也是可控的。"针对此案的管理难度很大。目前我们已经向上级及有关部门报告,并期望在修改相关法规政策时,能够明确涂抹这种行为方式和内容,便于市场监管。"
有专家质疑,假如在市场上的猪肉涂抹行为被禁止了,那肉贩在离开屠场至市场的途中对其进行涂抹,应该如何监管?面对这个似乎处于农业畜牧部门和工商部门中间的疑问,重庆市工商局经济检查执法局执法一处处长唐川表示,当前食品安全"各管一段"的体制,仍然存在一定的空间和漏洞,需要仔细研究解决。
九龙坡区常务副区长何勇介绍说,从2011年4月至6月,该区将用3个月时间重点针对监督监管困难、群众满意度低、社会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彻底排查整治食品生产乱加乱用、销售假冒伪劣、消费过期变质等安全隐患,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查处各种违法案件,让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过得舒心"。
来源:新华社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