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盒药品的出厂价仅1元,但到消费者手里时,价格可能被抬高了数十倍。今后,这样的情况有望逐渐得到改善。今天,重庆市药品交易所正式上线交易,2400多家生产企业在药品交易所进行了会员注册。通过这种交易模式,市民有望买到价廉质优的药品。
据了解,目前重庆市药品交易所会员包括三类:以合法的药品生产企业、进口药品全国总代理为主的卖方会员,以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科研机构为主的买方会员和以药品经营企业为主的配送会员。据药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10月25日,药交所开始接受卖方会员挂牌药品申报,在试运行期间开展非基本药物的交易,第一批挂牌目录药品有133个、2300多个品种规格。
从今天起,我市300多家公立医院采购药品、医疗器械以及相关医用产品,将在药品交易所交易平台上,与生产企业直接谈判并签订电子采购合同,明确数量、质量类别和价格。电子合同生成后,医院在生产企业选定的范围内确定药品配送企业,实现买卖配三方的绑定。若出现私下交易,医院负责人可能面临“下课”。
正式上线交易后,市民可在药交所网站上看到药品名、规格、厂牌、挂牌价以及成交价。买到的药品贵不贵?市民只需在成交价的基础上上浮15%的成本费用即可得知。
来源:重庆商报 编辑: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