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户籍是什么?1955年,它只是一份籍贯记录;1958年,它成了居住限定;1963年,它意味着不同的分配标准;上世纪80年代,它曾经一度无人重视;到了90年代,却又成为了人人争抢的“指标”并持续到现在。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弊端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了束缚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正在积极稳妥地实行户籍制度改革,这一消息令众多为户口问题纠结的人感到一丝欣慰。但因目前户籍登记、备案却仍和教育、社保、结婚、生育等多方面的福利保障问题“捆绑”在一起,为户籍制度“松绑”仍然任重道远。
温家宝:积极稳妥实行户籍制度改革
北京“落户”新政引热议
资料图片
新闻聚焦>>>北京人口调控新举措:达到“积分”或可落户北京
政协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问题的建议》,提出了以下建议:以科技贡献、专业技能、在京时间等指标为考核项,计算非京籍人才的“积分”,积分达标即可落户北京;为发挥消费对拉动经济的贡献率,建立机关事业单位收入正常增长机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北京将严控非京籍高校毕业生留京 采取多项措施促就业
相关评论>>>
“积分落户制”是否可行?
对人才的认定更加务实,评价人才的体系也更加客观、科学,这是“积分落户制”的亮点所在,这对于保障公平是有积极意义的。从户籍改革的角度来看,这项举措能给外地人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相对于一些地方的“户籍堡垒”来说,用公平竞争的方式来打破这个堡垒,也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积分落户,北京户改终需“临门一脚”
“积分落户”当然非治本之策,但相对于北京迟滞的户籍改革而言,仍有其现实价值。无论是为了吸引到更贴近市场需求的人才,还是解决现有的外来人口问题,北京的户籍改革都应该“逐步开闸、阶梯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