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中国核潜艇,从这里起航——记中国第一支核潜艇部队官兵群体

2013-10-28 09:12:30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原标题:中国核潜艇,从这里起航——记中国第一支核潜艇部队官兵群体

这是所有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刻——

1985年11月,某核潜艇悄然驶出港口,开始了我国核潜艇首次最大自给力考核试验。

核潜艇一次装料可以航行几十万海里,决定续航时间长短的因素,主要是人员的耐受性和设备的可靠性。

水、阳光、空气,是生命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可对于长航的官兵来说,这三样是最为昂贵的“奢侈品”。长时间水下生活,艇员们体质明显下降,许多人出现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血压降低、腿腰疼痛、大腿根部溃疡……

看不到昼夜的轮回,日历被一张张撕去。到第70天时,已经超过了某国核潜艇67天的纪录。是到此止步,还是继续前行?艇上作了一次“民意测验”,官兵们一致选择“继续航行”——纵有千难万险,也要勇往直前!

90昼夜,数万海里,官兵们一举创造了新的长航纪录。

这次长航,显示了中国核潜艇具备良好的机动性、隐蔽性、适航性、可靠性,标志中国核潜艇作战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这是载入共和国史册的时刻——

1988年4月,某核潜艇奉命执行极限深潜任务。这次试验,包括最大深度潜航、水下全速航行和深水发射鱼雷等项目。

在世界核潜艇历史上,极限深潜曾导致灾难性惨剧。然而,中国核潜艇要具备作战能力和战略威慑力,必须闯过这道“鬼门关”!

这天11时整,南海某深水海域。“下潜!”艇长王福山从容发出指令,“前进一,艏倾三度!”

核潜艇向大海深处潜航。

100米、150米,200米……一切正常。接近极限深度时,艇体受海水挤压,艇内的支撑角钢出现弯曲,几处出现轻微渗水现象……

下潜,意味着危险;上浮,意味着失败。生死抉择面前,官兵们认真检查各类设备,严密监视潜艇情况,在各自战位上镇定操作,控制潜艇继续向着大深度挺进。

潜艇潜至极限深度,一举创造了中国核潜艇发展史上的新纪录。

这是令世界瞩目的时刻——

1988年9月,某核潜艇潜入大海,执行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任务。

水下发射,风险巨大,稍有失误就会艇毁人亡。“发射时间以毫秒计算,成败全在一瞬间。”艇长杜永国说,“为了确保发射成功,我们组织艇员把操纵过程中的技术难点逐一排队,然后集中力量逐一攻关,熟练掌握了各种情况下的操纵技能。”

“5,4,3,2,1,发射!”随着杜永国一声令下,潜艇猛地颤动了一下。

海面“哗”地腾起巨浪。火箭从水下冲天而起;“轰——”一声巨响,火箭尾部喷射出橘红色的火焰,呼啸着直插蓝天。

火箭出水时激起的水雾,在阳光下映出一弯七色彩虹。火箭准确溅落在太平洋预定海域,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受权向世界发布这一消息后,美国《海军学会会报》写道:“当中国宣布她从潜艇上发射弹道导弹试验成功时,事情已经变得很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海基核威慑力量的核大国。”

一声惊雷震撼海空。中国有了捍卫国家利益的“杀手锏”。人民海军也由此成为一支战略军种。

四十二年驭鲸蹈海,百万海里伏波扬威。一代代中国核潜艇官兵在大洋深处追逐中国梦、强军梦,用忠诚和热血铸就了共和国坚不可摧的水下核盾牌。

 
 
 

焦点图片

四川绵阳:万人家长会 场面颇为壮观

广西柳州:“女汉子”穿婚纱攀岩 拍摄酷炫婚纱照

江苏海安现山寨版“悉尼歌剧院” 引市民吐槽

大黄鸭“吻别”北京颐和园 泄气后被剪成碎片

精彩热图

欧盟或推行无间谍协议

李宇春父母露真容

3D打印创作迷你版的你

“度娘”有意进娱乐圈

精彩热图

武汉:市民江边捡到五旬巨龟 全家跪拜祈福

江苏海安现山寨版“悉尼歌剧院” 引市民吐槽

蒋雯丽外甥女马思纯海量清新写真 甜笑似苍井优(图)

"猪蹄西施"李佩煜走红 设计系女生转行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