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腹有诗书气自华

2012-09-12 13:54:0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中国新闻出版网 徐平 刘一文

在深圳市南山区的后海小学,有一支家长组成的“家长义工队”,义工队的成员大多是金融界高管等精英组成。每个月,“家长义工队”都组织“家庭书香派对”,他们向其他学生的家长教授自己教孩子读书的心得,亲身演绎着书中“农民春种秋收”、“联合国环境

大会”、“环保时装秀”的角色。

这只是深圳这座书香之城的一个小小缩影。

深圳书城里席地而坐醉心阅读的读者、坚守磨砺十三载的“深圳读书月”、散落在城市角落的百余座大大小小的公共图书馆,无不彰显着这座城市背后的价值观,彰显着一个将“让城市因读书而受到尊重”的理念大写在自己旗帜上的城市的独特追求。

一座经济大城正以分外书香展示着文化争先的智慧。

城以书香 传世流芳

楼宇林立,车道纵横。屹立于都市繁华之地,坐落在城市黄金地段的书城,成为生活在这座快节奏城市的人们心灵的栖息地。城市的中心在哪里,书城就在哪里,从帝王大厦的罗湖书城到市民中心的中心书城,都彰显着政府的价值取向,而价值取向的背后却是政府的眼光。

深圳书城中心城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太清介绍,中心书城开业五年来,共计接待了5千万读者。这座集书业、文化、商业、设计、创意、展览等商业模式于一体的体验式书城,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集阅读学习、展示交流、聚会休闲、创意生活于一体的复合式城市文化生活空间。

李佳(化名)是深圳益田中学高一的学生,每周日她都会到中心书城作义工,在三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她主要负责秩序的维护和读者的引导。在做义工之余,她也会到文学名著的专架挑一些经典书籍阅读,凡尔纳的科幻作品《海底两万里》是她目前正在阅读的书籍,而这些书籍正是她的老师向她推荐的。

深圳作为改革开发的前沿,阅读方式多种多样,既有传统的纸质阅读,也有数字形态的阅读。在深圳书城你会发现,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认真的翻阅着他们喜欢的书籍。接力出版社的媒介推广人耿磊对深圳的阅读氛围深有体会,让他非常惊讶不已的是,深圳是个电子之城,可人们依然保持纸质阅读的好习惯。

读书氛围的培养,需要有精心的活动策划来吸引读者,如上海一般是依靠大型的书展把读者聚集到一起,或是在咖啡馆、茶舍举行一些特色的读书会。在数字阅读强盛的势头下,实体书店不断的关门倒闭。中心书城依靠什么来吸引读者呢?

在中心书城内的一组展示墙上记者看到:“活的文化·新的传统”、“品味文化无边界”、“现在流行到中心书城聚会”、“阅读生活不打烊”、“晚八点·新阅读运动”等关于阅读、文化、生活的理念映入眼帘,这些独特的理念加上创造性地进行空间规划、氛围营造、资源整合、策划运行,使中心书城成为富有创意的鲜活空间。

中心书城不仅有适合各类人群的大型卖场,更有“24小时书吧”、“艺术设计书店”、“音乐时空”、“尚书吧”、“益文书局”等特色书店。“24小时书吧”是深圳“永不落幕的24小时约会地”,媒体充满诗意的感叹:“哪怕这座城市陷入一片黑暗,这里的灯也会亮着”。

据介绍,中心书城在2006年建成之初还是人烟稀少之地,为了吸引客流,书城工作人员就开了一档“深圳晚八点”的活动,活动又得到了媒体的支持,就这样“深圳晚八点”吸引了读书人的热情,市民中心迅速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中心,富于创造的深圳人更是喊出了“现在流行在书城聚会”的口号。

在中心书城,每年都有百余场文化活动在这里举办。公益阅读活动“沙沙讲故事”通过“亲子共读?我讲书中的故事”每周吸引上百个家庭参与,激发了孩子们对阅读的热爱。每逢春节、端午、重阳等民族传统佳节则会有民俗文化展。

创新型的跨界运行理念、体验式的场所打造、富有创意的氛围、洋溢的生活气息,中心书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选书、看书、观展、参与公众活动,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文化气场。

城有书藏 精神传扬

市民中心,文化中心。一座城市的中心屹立着一座图书馆,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则有百余座流动的图书馆。每一个图书馆都是一个公共的文化中心,每一个中心都吸引了一群热爱读书的人们。

深圳市提出打造“图书馆之城”的目标,结合书城群和全国数字阅读,使购书、借书、读书浑然一体。同步推进数字阅读,推广手机阅读、网络阅读、电子书阅读等多种载体的阅读方式。政府倡导“每天阅读一小时”,倡导以读书为乐的生活方式,弘扬以读书为荣的价值观念。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品味书香栏目主持人贺超给深圳的读书文化的评价是:尽管读书是一个人的事情,但是一个人读和一群人读,一个区域倡导和整个城市普及,力度分明不同。深圳读书文化的特点正是不就读书而读书,而是注重多元化的烘托和辅助,如音乐、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齐头并举,大讲堂、大评选、全市城市街区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以及各种阅读互动、文化展演,多层面、多梯度、多种形式倡导阅读,井然有序的培养市民的文化品位,提升审美能力。

除政府在公共阅读文化的建设外,深圳的民间群体也在用自己的智慧打造属于自己的阅读。

袁晓峰,深圳市南山区后海小学原校长,退休后的袁老师一直致力于阅读推广。在她的青番茄图书馆,用废旧管道搭建的书架整齐的排列,纸质打包箱在墙上拼成各种图书馆的平面造型图。“青番茄网上实体书图书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借助互联网免费借阅,送书上门,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服务和无成本阅读的可能。“三叶草”、“蒲公英读书会”、“小书房公益阅读读书会”、“绘本魔术师”这些草根阅读社区建设也丰富着深圳人的阅读。

袁老师说:“深圳有比较多的有热情、有梦想的人,都在以自己的力量推动全民阅读,并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同时,在亲子阅读、分级阅读和以公益方式推动乡村小学阅读等方面,都一直坚持在做。”

在深圳,人们无论是为了工作而阅读,还是为了心情愉悦而阅读,都作为一种基本文化权利予以保障和实现,使文化权利得到充分尊重。

读而有作 历久弥香

因为读书,所以书写。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在这座城市沁润着书香,就会萌发书写这座城市的梦想。

描写特区改革的散文集《红尘新潮》,彰显了深圳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来的“打工文学”,曾经引起多少人心灵深处的共鸣;以第二代移民为原型创作的校园文学《花季·雨季》,开启了出版青春小说的热潮;以缪永、文夕、盛可以为代表的深圳女作家,则书写出都市女性灵与肉的激荡。

生活在这城里的人们在阅读中得到滋养,在书香中孕育出创作的灵感。从移民文学到打工文学再到青春小说,深圳文学的多元亦如深圳文化的兼收并蓄、融汇创新一般。

在文学创作中,深圳作家将城市的生活体验与心路历程集萃于作品中。在图书出版上,深圳的出版人更是海纳百川,集各方文化之长。

这是2012年5月18日,深圳文博会上的一幕。海天出版社隆重举行傣族英雄史诗《乌莎巴罗》的新书发布会。这部讲述傣族古代社会爱情与战争故事的大型英雄史诗作品,大约成书于北宋年间,在民间流传了一千多年,是无数代傣族民间艺人辛勤创作的伟大英雄史诗,是非常珍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旗下海天出版社按照“世界最美图书”的标准,对作品进行精心包装设计,出版六卷精装本,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海天出版社社长尹昌龙指出,深圳现在正由单一经济的增长模式向经济与文化综合发展转型,把文化战略作为城市战略的主导,把文化作为城市整体的核心。深圳正向文化创意产业城市转型,培育自己的创意资源与品牌。高水准的创意文化需要一流的文化大师,只有大师的出现才能真正的提升文化的品质。

深圳,一座勇立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潮头之城,一座兼具读书文化与创意产业的青春大城。在城市、生活、读书的建构中,城市正因读书而吐露丰华,生活正因读书而显露典雅。

精彩热图

那些潜伏在地球上的外星人

探秘巴西神秘原始人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