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利益熏心,为达目的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那些非法采集肉苁蓉(俗称:大芸)的违法人员似乎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铁铲挖掉一棵肉苁蓉的同时也带走了一棵梭梭的生命,在广袤的沙漠里梭梭的生命何其重要。
新疆塔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国家重点公益林140万亩,地方公益林950万亩,每年4—5月这些林区成了非法采集者的“乐园”,非法采集者蜂拥而入盗挖野生肉苁蓉,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为保护沙漠植被和野生肉苁蓉,和布克赛尔县公安局森林派出所又一次的打击行动开始了。
蹲点守候黑夜中的“独眼龙”
5月2日,和布克赛尔县公安局森林派出所副所长姜明接到群众举报,有一辆皮卡车已经暗地在哈尔扎克国家重点公益林区收购肉苁蓉达一个月之久,有可能在3日凌晨“出货”,皮卡车只有一个大灯是个“独眼龙”。姜明说,“出货”的意思就是离开收购地,一旦离开管辖范围就不好抓了。
经过深思熟虑,姜明选择了一条“独眼龙”很有可能经过的一条路布置好警力,开始蹲点堵截。姜明关掉车子引擎和所有灯光,并告诉所有民警不要高声说话和接打手机。
非法采集人员的反侦查能力很强,而且十分谨慎。姜明说,一点蛛丝马迹就有可能被他们察觉,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到完全隐蔽。
在路边守候了五个小时,车子一辆一辆地过,唯独没有“独眼龙”的踪迹。姜明有些担心起来,难道线索有误,还是选错了路线?姜明疑惑的目光在路上扫来扫去。就在这时,姜明看见远处迎面驶来一辆车,而且只亮了一盏大灯。几个人同时来了精神,用挡车牌将车挡停,经过勘查确定此“独眼龙”非彼“独眼龙”,姜明扑了个空。
接下来,姜明和队友在焦急中度过了两个小时。5月3日上午7点,天蒙蒙亮姜明收队结束了整夜的蹲点行动。姜明说,如果“独眼龙”还在林区,白天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出货”的,我还是可以抓到他。
外来收购客七百多公斤肉苁蓉被缴
蹲点行动让姜明和队友十分疲惫,在哈尔扎克国家重点公益林石西管护站稍作休整后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巡查。中午12点左右,姜明发现一辆红色新B牌皮卡车,车上装满了东西,而且用毛毡包的严严实实。
直觉告诉姜明这里面肯定有问题,他给队友巴图孟克使了个眼色,巴图孟克心领神会一脚油门窜到了皮卡车前面。截停皮卡车,姜明出示了证件,勘查发现毛毡包裹着的除了肉苁蓉什么都没有。
皮卡车司机表情十分不屑,慢慢悠悠地从车里拿出野生植物收购许可证递给姜明。姜明只看了一眼,就对巴图孟克说:“把车开到管护站,东西全部扣掉。”
皮卡车司机情绪激动起来,为什么有收购许可证还要扣东西。姜明说,许可证上规定的收购地区中没有塔城地区,更没有和布克赛尔县,你在这行为属非法收购行为。
那一刻,皮卡车司机脸上的不屑没有了。经过询问,得知皮卡车司机姓胡,昌吉吉木萨尔县人,是新疆某药业公司雇员,负责收购野生植物。
3日早上午8点,胡某从吉木萨尔县出发,到达和布克赛尔县哈尔扎克国家重点公益林区,利用4个小时收购肉苁蓉771公斤,被堵截时正前往某收购点。
姜明说:“像胡某这样的外来收购客虽然伪装的很好,但是他出现的时间、地点和车牌都无法掩饰他真实的目的,我们一眼就能看个八九不离十。”
给养充足打持久战的“挖药人”
5月5日下午,两辆越野车沿沙漠公路进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茫茫沙海,连绵起伏的沙丘与天相接,沙丘间纵横交错着车辆行驶后留下的印迹,像一张大网被随意地铺在沙漠里。民警赵煜林告诉记者,那些印记是勘探队勘探时留下来的。
沙漠里的道路极其曲折,坐在车里的人根本无法保持平衡,时不时就和车窗来个“亲密接触”。颠簸了近二十分钟,车子停在了一个岔路口。赵煜林对姜明说,您看这个印子好像是刚留下的。
姜明降下车窗看了一眼,确定是刚留下的。沿着痕迹走了约三公里,果然在车子左前方约60米处出现了一个专用户外帐篷。姜明知道这是非法采集者的“营地”,他用对讲机呼叫了在另一边巡查的民警巴图孟克。
当两辆巡查车停在帐篷前时,民警发现这个“营地”不简单。虽然只停放着一辆摩托车,但是地上的车痕错综复杂而且明显不是同一辆摩托车留下的。帐篷边上散落着大小不同的10个水壶,旁边的篝火堆还没有燃烬,篝火堆一边随意堆放着几副碗筷、一袋馕、一支烧开水的铁壶和几套行李。“营地”周围有明显挖掘过的痕迹,虽然已经平整过了,但还是显得十分的突兀。
让民警感到奇怪的是,“营地”里一个人都没有,难道这些非法采集者发现了他们,早早就逃跑了?姜明走到帐篷前,轻轻拉开帐篷,发现里面躺着一人。
那人爬出了帐篷,是一个维吾尔族中年男子,腰间别有一把匕首。声称自己是来“挖药”的。姜明问他,知不知道私自采集肉苁蓉是违法行为,男子表示自己不知道而且是刚到这里,姜明将男子交给巴图孟克,自己在“营地”周围查看起来。
姜明指着已经空了的水壶告诉记者,刚才那个人说的都是假话,来的人不只他一个而且至少是三天前来的,你看这些水壶都是空的,一个人一天不可能喝掉这么多水。
姜明还说,一路上车印很浅说明这几天他们一直没有出过沙漠,盗挖的肉苁蓉应该就埋在附近。
果然,姜明和其他民警在帐篷周围挖出了5袋肉苁蓉,巴图孟克还在离帐篷15米远的地方挖出了四壶汽油和半条香烟。巴图孟克说:“准备得这么充足,看样子是要打‘持久战’啊!”
姜明在现场做了询问,了解到和该男子一起来的还有5个人,已经在沙漠里住了三天。姜明扣押了所有肉苁蓉和盗挖工具,留下了足够走出沙漠的饮用水,责令其在等到其他人返回后马上离开沙漠。
在随后的巡查中,姜明又发现了两个窝点。同样搜查出大量的肉苁蓉、饮用水和汽油。姜明告诉记者,森林派出所管护的林区与沙湾、福海、玛纳斯等六个县市接壤,盗挖团伙十分复杂。有的盗挖者要走400公里才能到这里,路程遥远盗挖团伙往往备足了食物和水住在沙漠里进行盗挖。
十年后惊现盗挖驼队
结束一天的巡查,姜明沿沙漠公路返回管护站。途中发现两名骑摩托车的男子,车上挂着两个大塑料壶向石西油田方向行驶。这个在平常人眼里再平常不过的事在姜明眼里却不然。
姜明用喊话器让两名男子将车停在了路边,询问中两名男子称,他们是来找骆驼的,水喝完了准备到石西“一条街”买点水。事后姜明告诉记者,石西“一条街”就在管护站附近,石西油田开发时那里曾是外来人员和司机停留休息的地方,整条街约200米有食堂、商店、补胎的铺子和旅舍。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在那里停留,由于方圆几百里全是沙漠只有这一条像样的“街道”,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一条街”。
姜明继续询问,但两名男子发扬“沉默是金”的精神始终不肯开口,巴图孟克见状将一名男子叫道一边自顾自地聊了起来。这时,另一名男子才交代了实情。原来他们是从阜康来盗挖肉苁蓉的,一共五个人。巴图孟克说,两个人在一起无论如何也不会说实话的,只有将他们分开才有可能问出点东西来。
实事证明确实是这样,两名男子带路,大概走了70公里到了他们的“营地”。当时是晚上9点,“营地”有三个人都在吃晚饭,不远处的沙丘下有三个专用户外帐篷,三两摩托车和两峰骆驼。五个人都是阜康的,由于带着骆驼行程很慢,走了三天才来到哈尔扎克林区。
民警们看到骆驼都十分的惊讶,因为自2002年以后就没有再见过有人骑骆驼来盗挖肉苁蓉,一般都是选择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进入沙漠。姜明说,没想到现在还有这样的人,看来我们得再加大点力度了。
盗挖猖獗 呼吁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记者跟随和布克赛尔县公安局森林派出所民警,深入沙漠腹地体会到了打击的艰难和盗挖的猖獗。管护林区面积大,盗挖者又来自附近各个县市,分散在沙漠各处,有些还配备了望远镜和GPS定位仪,增加了民警的打击难度。
林区植被以梭梭、红柳等野生沙生灌木为主,肉苁蓉寄生在梭梭根部,盗挖者挖走肉苁蓉后留下一个个沙坑,梭梭根部裸露出来,很快就会因为缺水而死,造成植被破坏。
森林派出所的民警长期驻扎在林区,清理了一个又一个盗挖窝点,无论盗挖者多么狡猾在巡查民警面前却无处遁形。有些盗挖者在沙漠里迷了路,巡查民警们还要组织救助,在打击盗挖者的同时还肩负着救助任务。
森林派出所所长院照斌说,受利益驱使盗挖者不顾路途遥远和环境恶劣疯狂盗挖,对沙漠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希望社会民众能够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长远利益,积极主动提高自身生态保护意识,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院照斌表示,虽然森林派出所警力有限,管护难度大,但会尽最大努力保护沙漠生态环境不受侵害。
来源: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 (记者 毛卫华 通讯员 苏文青 宋霞) 编辑:许银娟